《占春芳·红杏了》原文赏析

  • zhàn
    chūn
    fāng
    ·
    hóng
    xìng
    liǎo
  • [
    sòng
    dài
    ]
    shì
  • hóng
    xìng
    liǎo
    yāo
    táo
    jìn
    zhàn
    chūn
    fāng
    rén
    jiān
    lán
    shè
    rán
    tòu
    shēng
    xiāng
  • duì
    jiǔ
    xiāng
    wàng
    jiā
    rén
    jiān
    míng
    guāng
    zhī
    yōu
    cháng
    chuī
    huā
    luò
    chú
    shì
    níng
    wáng

原文: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相关标签:写花抒怀豁达占春芳

译文及注释

译文:红杏花已经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已经凋谢了,梨花独自在暮春开放,兰草和麝香怎能与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地像从骨子里沁出来。

饮酒赏花,回忆起这酒就像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为时令的吹拂而凋落;否则,担心的就是被封为宁王的开国之君。

注释:占春芳:词牌名。《万树词律》卷四注云:“此体他无作者,想因第三句为题名。”《词式》卷二:“苏轼咏杏花,制此调。”
红杏了:红杏花已经开过了。
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已经凋谢了。
兰麝(shè):兰草和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
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占春芳·红杏了》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末到四月初,诗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在这个时期,苏轼创作了一首名为《占春芳》的诗歌。

乌台诗案是北宋时期一起著名的文学案件,涉及到苏轼和他的朋友们。苏轼因为与朋友们在乌台山上饮酒作诗,被当时的官员认为是对朝廷的不敬之举,因此被贬谪到黄州。这个事件对苏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被迫离开了他热爱的京城,被迫离开了他的家人和朋友。

在黄州的这段时间里,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对于被贬谪感到愤怒和失望,但同时也有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占春芳》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诗中,苏轼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描绘了花开的美丽和春风的温暖。他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他仍然能够从自然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希望。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在贬谪期间的心境和情感。尽管他被迫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但他仍然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也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

总的来说,苏轼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占春芳》是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的表达。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他仍然能够通过诗歌找到一丝慰藉和希望。这首诗也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 《占春芳·红杏了》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对黄州贬居生活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整篇赏析通过对梨花的描写和喻示,展现了苏轼对自己处境的豁达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上片中,苏轼通过反衬手法,将梨花与红杏、夭桃进行对比,突出了梨花的高洁和独特。红杏和夭桃已经凋谢,而梨花却独自盛开,展示了梨花在暮春季节的独特地位。同时,苏轼以兰麝来衬托梨花的清香,显示了梨花的自然魅力。虽然兰麝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但与“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兰麝显得逊色。这种反衬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

在下片中,苏轼运用正喻手法,将梨花的品格喻示为他和他的友人们的品格。他们一起饮酒赏花,享受酒花香醉的快乐。苏轼通过“对酒莫相忘”这句领颔句,将酒与花、佳人和酴醾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们的欢乐和情趣。然后,苏轼点题,表达了他对梨花的担忧。他担心长笛吹落梨花,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命运是否能像宁王一样不被吹落。这里,苏轼以梨花隐喻自己,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对宁王贤明的赞美。

整篇赏析的笔法奇特,运用了丰富的喻示手法。通过对梨花的描写和喻示,苏轼展现了自己贬居黄州后仍然保持洁白梨花般的旷达情怀。他通过梨花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豁达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他也通过梨花隐喻自己,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对贤明的向往。整篇赏析通过对梨花的赞美和喻示,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占春芳·红杏了》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占春芳?金盆濯发

清代 董以宁

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
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

占春芳?金盆濯发

清代 董以宁

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
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
待洗忽含颦。
为檀郎、银剪留痕。
遮藏且唤双鬟去,莫捧金盆。

占春芳二首 其一 春燕

当代 崔荣江

帘挑起,眸相顾。
柳上看青微。
那里春烟半树,燕身剪过垂枝。
可是故人儿,约今天、衔着青泥。
攒来于我生红豆,稍解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