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情诗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通过铺彩摛文的手法刻画了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整首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回忆起两人初次相遇时的情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诗中使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展现了热恋中人们心灵的激情颤动和对幸福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两人互赠信物、以物为誓的情景,表达了他们深深的爱意。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诗中使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描绘了女主人公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失望的折磨。诗人巧妙地运用排比铺陈的笔法,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意味着镇定情感,类似于陶渊明的《闲情赋》中的闲止情感。这首诗大多使用直叙法,但在描写男女之情时,诗人反复使用比喻,十分突出。尤其是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例如,从“绾臂双金环”这句中可以得知汉代妇女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指的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还有在耳朵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而“跳脱”则是指臂钏,俗称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等。此外,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即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还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贴身的衣服,穿在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用了繁钦的《定情诗》中的“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但这两句在现存的《定情诗》中并未出现,可见《定情诗》中可能存在缺失的部分。


诗文: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相关标签:乐府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