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的。
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我本来没有桑中的约会,只是路人般偶然的亲近。
我既爱慕郎君的风姿,郎君也喜欢我的容颜。
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
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
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
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
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相会在东山的一个角落里。
太阳都落山了你还没有来,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
远远望去还看不到你,含泪地站起来久立。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在山南相见。
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肠。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西山之侧。
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
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俯仰之间就要加衣服。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
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
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后才定下约期。
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
注释:
亲足下的尘土:意为亲近你的足迹。
桑中的约会:指桑中之约,即秘密约会。
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表示眷恋之意。
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表示对你的殷勤。
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表示我的真诚。
系在我肘后的香囊:表示我的挚诚。
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表示我们之间的亲密。
缀有罗缨的佩玉:表示连接我们的感情。
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表示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用金箔装饰的搔头:表示我们的交好。
用我耳后的玳瑁钗:表示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
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表示报答你对我的欢悦。
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表示连接我们的悲愁。
东山的一个角落里:指约定的地点。
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表示等待的时间很长。
含泪地站起来久立:表示失望和伤心。
山南相见:指约定的地点。
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表示等待的时间很长。
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表示盼望的日子很煎熬。
西山之侧:指约定的地点。
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表示失望和焦虑。
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表示天气变冷。
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指约定的地点。
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表示失望和伤心。
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表示焦虑和不安。
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表示怀疑对方的动机。
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表示对对方的情感已经明确。
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表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表示对对方的信任。
《定情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繁钦与建安七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却饱受不得志的困扰。这种情况引发了一些人的思考,他们认为繁钦在这首诗中借用了女子被弃的境遇来比喻自己的身世。同时,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可能是为了反映汉代社会现实而创作的。
繁钦和建安七子都是汉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文学和政治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然而,尽管他们才华横溢,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成功。这种不得志的遭遇使得繁钦感到沮丧和失落,他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身世。
在这首诗中,繁钦可能以女子被弃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女子被弃是古代社会中常见的悲剧,她们被抛弃后常常陷入孤独和无助之中。繁钦可能认为自己与这些被弃女子有着相似的遭遇,他也感到自己被社会所遗弃,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可能是为了反映汉代社会现实而创作的。汉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公和不平等的现象。繁钦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以期改变现状。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繁钦与建安七子生活中同一时代,但却饱受不得志之苦。这首诗可能是繁钦借用女子被弃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身世,同时也可能是为了反映汉代社会现实而作的。无论是哪种解读,这首诗都反映了繁钦内心的痛苦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定情诗》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通过铺彩摛文的手法刻画了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整首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回忆起两人初次相遇时的情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诗中使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展现了热恋中人们心灵的激情颤动和对幸福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两人互赠信物、以物为誓的情景,表达了他们深深的爱意。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诗中使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描绘了女主人公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失望的折磨。诗人巧妙地运用排比铺陈的笔法,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意味着镇定情感,类似于陶渊明的《闲情赋》中的闲止情感。这首诗大多使用直叙法,但在描写男女之情时,诗人反复使用比喻,十分突出。尤其是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例如,从“绾臂双金环”这句中可以得知汉代妇女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指的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还有在耳朵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而“跳脱”则是指臂钏,俗称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等。此外,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即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还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贴身的衣服,穿在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用了繁钦的《定情诗》中的“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但这两句在现存的《定情诗》中并未出现,可见《定情诗》中可能存在缺失的部分。
《定情诗》赏析详情»
繁钦(?-218),字休伯,是东汉时期颍川(今河南禹县)人。他曾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以其善于写诗、赋和文章而闻名于世。
关于繁钦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的资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根据他在东汉时期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的事实,可以推测他的活动年代应该在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
繁钦以其才华出众而受到曹操的赏识,被任命为主簿,负责处理文书和文件。他在这个职位上展示了出色的文学才能,尤其是在诗歌、赋和文章方面。他的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
然而,关于繁钦的生平和事迹的具体细节,目前的资料非常有限。我们无法得知他在丞相曹操的主簿职位上的具体表现,也无法了解他的晚年生活和去世的情况。
总之,繁钦是东汉时期颍川人,曾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以其在诗歌、赋和文章方面的才华而闻名。尽管我们对他的生平和去世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但他的文学才能在当时的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