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北宋时期文学家苏洵的一次入京之旅。在1056年,苏洵因为欧阳修的推荐和赞誉而声名鹊起,但是他却未能得到官职。次年四月,苏洵的妻子程氏在眉山去世,苏洵父子匆匆返回蜀地。直到1058年十一月,朝廷才对欧阳修的推荐作出回应,决定召苏洵试策论于舍人院。然而,苏洵拒绝前往参加考试。1059年六月,朝廷再次召命苏洵入京,梅圣俞还寄诗劝他入京。加之他的两个儿子服丧期满,苏洵勉强决定入京。同年十月,苏洵父子沿着岷江和长江舟行南下至江陵,然后陆路北上赴京。父子三人一路上探幽访胜,感叹不已,共创作了一百七十三篇诗文,分别编为《南行前集》和《后集》。苏洵在南行途中创作的诗歌,通行本《嘉祐集》中都没有收录,只有宋代残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集》中收录了十余首。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由于苏洵这次入京是非常勉强的,所以全诗充满了抑郁之情。
诗文: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