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绝句的赏析

赏析
仅是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更是对禅定境界的体现。

诗中的“口占”一词,恰如其名,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从“寄语”开始,整篇诗都是作为答辞来写的。首句点明了对方的身份——歌妓。接着引用了宋玉《高唐赋》中的“好将幽梦恼襄王”,意在告诉对方不要来纠缠我,还是去找别人吧。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道潜信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意志力的克制,而是已经超越了人世的界限,心已经死去。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后两句解释了原因:“我”专心修禅,心无杂念,就像沾上了泥土的柳絮一样,沉在地面上,不可能随风飘浮起来,“我”也不会因为你的挑逗而动摇。这句以柳絮沾上泥土后不再飘浮,比喻心情沉寂不再波动。柳絮轻飘于天空,随风飞舞,就像人在世间浮躁不安;而沾上泥土的絮子,就像人出世一样。

这正是佛家禅心的所在,佛家有“放心”之说,指的是心猿意马;柳絮沾上泥土不再飘浮,喻示禅心已经定下来,心如止水,“放心”已经“收”。诗人不受声色所动,并不是有意识地遵守佛门戒律,刻意约束自己,而是他的心已经入定,如同死灰一般,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佛门讲法,喜欢使用比喻,道潜以佛徒的身份来写诗,可谓忠于自己的信仰。而这个比喻的妙处,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春风飘絮,本是自然现象,春天最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波动,柳絮也常常被赋予男女感情的色彩。在这里,不仅柳絮沾上泥土、风吹不起是人们熟悉的景象,因此能够引起共鸣,而且在禅心的观照下,以轻质为重,将喧嚣化为寂静,这个设想也非常独特。

由于作者是一位佛徒,人们理解这首诗时,可能会更加注重他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即不涉及邪淫。然而,从禅家的理论来看,它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大乘义章》卷十三中说:“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维。······所言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禅定,本来是指坐禅时将心定住在一个境界上。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坚守禅心,不受干扰,就像絮子沾上泥土,风吹不起,不也是禅定的功夫吗?诗人不受女色的诱惑,并不是因为意识到佛门戒律,更不是害怕别人的指责,而是他本来就心如止水。这不仅仅是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更是对禅定境界的体现。


诗文: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相关标签:抒怀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