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绝句》原文赏析

  • kǒu
    zhàn
    jué
  • [
    sòng
    dài
    ]
    dào
    qián
  • dōng
    shān
    yǎo
    tiǎo
    niáng
    hǎo
    jiāng
    yōu
    mèng
    nǎo
    xiāng
    wáng
  • shàn
    xīn
    zuò
    zhān
    zhú
    chūn
    fēng
    shàng
    xià
    kuáng

原文: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相关标签:抒怀比喻

译文及注释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美丽的姑娘,她总是喜欢用幽梦来困扰襄王。我的心境早已变得像沾满泥土的柳絮,不再随着春风疯狂地飘舞。

注释:口占:指即兴作诗词,随口吟诵出来。
东山:各地称东山者甚多,不详何指,此处当为艺妓的居处。
窈窕:美好的容貌。
幽梦:隐秘的梦幻。恼:撩拨,使人烦恼。
襄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
禅心:指从佛教修行中得到的心境。
絮:柳絮。
狂:疯狂地飘舞飞扬。 《口占绝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代,具体时间是熙宁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这段时间内担任徐州太守的职务。在此期间,道潜(可能是苏轼的朋友或官员)从杭州前往徐州探访苏轼。为了欢迎道潜,苏轼举办了一场盛宴。在宴席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的艺妓,她向道潜求诗,并且不断地挑逗和撩拨他。在这种情境下,道潜即兴吟出了这首诗。 《口占绝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仅是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更是对禅定境界的体现。

诗中的“口占”一词,恰如其名,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从“寄语”开始,整篇诗都是作为答辞来写的。首句点明了对方的身份——歌妓。接着引用了宋玉《高唐赋》中的“好将幽梦恼襄王”,意在告诉对方不要来纠缠我,还是去找别人吧。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道潜信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意志力的克制,而是已经超越了人世的界限,心已经死去。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后两句解释了原因:“我”专心修禅,心无杂念,就像沾上了泥土的柳絮一样,沉在地面上,不可能随风飘浮起来,“我”也不会因为你的挑逗而动摇。这句以柳絮沾上泥土后不再飘浮,比喻心情沉寂不再波动。柳絮轻飘于天空,随风飞舞,就像人在世间浮躁不安;而沾上泥土的絮子,就像人出世一样。

这正是佛家禅心的所在,佛家有“放心”之说,指的是心猿意马;柳絮沾上泥土不再飘浮,喻示禅心已经定下来,心如止水,“放心”已经“收”。诗人不受声色所动,并不是有意识地遵守佛门戒律,刻意约束自己,而是他的心已经入定,如同死灰一般,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佛门讲法,喜欢使用比喻,道潜以佛徒的身份来写诗,可谓忠于自己的信仰。而这个比喻的妙处,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春风飘絮,本是自然现象,春天最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波动,柳絮也常常被赋予男女感情的色彩。在这里,不仅柳絮沾上泥土、风吹不起是人们熟悉的景象,因此能够引起共鸣,而且在禅心的观照下,以轻质为重,将喧嚣化为寂静,这个设想也非常独特。

由于作者是一位佛徒,人们理解这首诗时,可能会更加注重他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即不涉及邪淫。然而,从禅家的理论来看,它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大乘义章》卷十三中说:“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维。······所言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禅定,本来是指坐禅时将心定住在一个境界上。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坚守禅心,不受干扰,就像絮子沾上泥土,风吹不起,不也是禅定的功夫吗?诗人不受女色的诱惑,并不是因为意识到佛门戒律,更不是害怕别人的指责,而是他本来就心如止水。这不仅仅是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更是对禅定境界的体现。 《口占绝句》赏析详情»

道潜

道潜(1043—1106)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僧。他的本姓是何,字参寥,被赐号妙总大师。他出生在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从小就出家修行。他与苏轼等人交好,当苏轼被贬黄州时,道潜曾专程前去探望他。元祐中,他住在杭州的智果禅院。由于他的诗作中涉及讥刺之辞,他被勒令还俗。然而后来他得到昭雪,重新削发为僧。他著有《参寥子集》一书。

猜您喜欢

军峰

宋代 谢驿

倚天青壁瘦巉岩,下有神龙卷作潭。
龙欲出时山吐气,黑云随手暗江南。

杭州

宋代 谢驿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军峰

宋代 谢驿

倚天青壁瘦巉岩,下有神龙捲作潭。
龙欲出时山吐气,黑云随手暗江南(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