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写苍江阴雨绵绵,时至傍晚仍未见晴,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片,飒飒有声。
站在江楼上,风吹到半夜才停,乌云渐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胧月色。
注释:井梧:井边的梧桐。
风吹断:风停了。断,止。
《江上秋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七绝是宋代文化的产物,宋人在写景时,不仅仅满足于总体印象的概括或静态的勾勒,而是刻意追求深细地表现出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自然景物的变化。这种写景方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在这个时代,文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描写,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流动感传达给读者。这种写景方式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文人们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这首七绝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们对自然景物变化的细致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的产物。 《江上秋夜》创作背景详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上秋夜的变化和氛围。首句以“暗”字开篇,描绘了阴雨笼罩中的苍江景色,给人一种低沉、苍茫的感觉。接着,通过描写梧桐叶子的翻动声,暗示了风起的迹象,为下文的情节转折做好铺垫。第三句写出了风声停止的情景,通过对风声的描写,展现了风力由小到大,最终停止的过程。最后一句描绘了乌云渐渐散开,月亮透出光明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江上秋夜的变化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清冷寒寂的感觉。同时,通过首尾呼应的手法,将阴雨转晴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一片雨过天晴的明朗境界。整首诗以景为主,通过描写细节和情感的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上秋夜的变化和氛围,达到了赏析的目的。 《江上秋夜》赏析详情»
道潜(1043—1106)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僧。他的本姓是何,字参寥,被赐号妙总大师。他出生在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从小就出家修行。他与苏轼等人交好,当苏轼被贬黄州时,道潜曾专程前去探望他。元祐中,他住在杭州的智果禅院。由于他的诗作中涉及讥刺之辞,他被勒令还俗。然而后来他得到昭雪,重新削发为僧。他著有《参寥子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