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天象,与人的生命和荣华富贵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衰老和往昔时光的感慨和眷恋之情。
诗的前四句中,使用了“难久居”、“不可量”、“昔”、“今”、“春”、“秋”等词语,暗示了生命的盛衰和时间的流逝。其中,“三春蕖”呼应了“荣华”,而“秋莲房”则既暗示了生命的成熟,也预示了衰老。这一对立的意义包含在同一个意象中,体现了物壮必老的哲理和生命的自然规律。然而,更为残酷的是生命衰老的无奈之境,如“严霜结野草,枯悴遽未央”所描述的。诗中的“柔卉被霜,萎乱纷纭,根叶辄相纠缠”暗示了人的两鬓披霜,发如枯草的暮年的衰残。而“枯悴遽未央”一句,则更加深刻地隐喻了生命衰而未竭的境况。
整首诗抒发了对衰老和对往昔时光的感慨和眷恋之情。诗的开头两句以议论的形式,阐明了宇宙间的一个普遍法则:荣华是难以长期保住的,万物之盛衰一直在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诗人选择了人们最常见而又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莲花、莲蓬、野草)和天上的日月,与人的短暂无常的生命以及难以持久、不可预测的荣华富贵、事业兴衰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使人们不禁产生对往昔时光的眷恋和感慨,如诗中所说:“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诗人喜欢与自然界对话,这既可以因得到灵感而喜悦,也可以因悲哀而受伤。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天象,与人的生命和荣华富贵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衰老和往昔时光的感慨和眷恋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使人们对生命的短暂和衰老产生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诗文: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