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宜宾市)以佛学观点答黄斌老病愈遣闷而作,时在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佛学见解而闻名于世。

在这两首诗中,黄庭坚以佛学的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对黄斌老病愈的祝福和对他内心的痛苦的理解。黄斌老是黄庭坚的朋友,他曾经患病而备受折磨,而这两首诗则是黄庭坚在黄斌老病愈后写给他的回信。

黄庭坚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以表达他对黄斌老的关心和祝福。他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比喻,描绘了黄斌老病愈后的喜悦和康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黄斌老病痛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两首诗不仅展示了黄庭坚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对佛学的深入研究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这些诗作,黄庭坚向读者传达了他对人生苦难和痛苦的理解,以及对希望和康复的追求。

总之,这两首诗是黄庭坚在戎州以佛学观点答黄斌老病愈遣闷而作的作品,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黄庭坚对友情、人生和佛学的独特见解。


诗文: 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
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
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
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