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陈文述的照片
陈文述

陈文述(1771~1843)是清代文学家和官员。他的初名是文杰,字谱香,又有字隽甫、云伯、英白等。后来改名为文述,别号有元龙、退庵、云伯,又被称为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他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陈文述在嘉庆时期考中举人,并担任过昭文、全椒等知县的官职。他的诗才受到了吴梅村、钱牧斋等人的赞赏,被认为是博雅绮丽的诗人。他与杨芳灿在京师享有盛名,被称为“杨陈”。他的著作包括《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关于陈文述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献中没有提及。

生平

陈文述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生于乾隆三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去世于道光二十三年,享年七十三岁。他的父亲原名晋,后来改名时,字履中,号汾川,又号朱方隐者。他的母亲是国学生敕授文林郎候选知县查昌泰的长女查氏。陈文述排行次子,他有一个兄弟和一个姐姐,但都早夭。他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陈文述从小就以诗才闻名,他的住所有颐道堂、碧城仙馆、三十六芙蓉读书楼和题襟馆等。他十八岁进入县学,成为钱塘学咨部的优行廪生。二十一岁时,他与比他大一岁的表姐龚玉晨结婚。龚玉晨是山西寿阳县知县龚导江的孙女,也是国学生龚乐的长女。他们结婚的第二年,他们的长女华娵出生。二十四岁时,他们的长子裴之出生。

1795年八月二十四日,阮元奉旨调任浙江学政,嘉庆元年(1796)陈文述参加了杭州乡试。阮元以《仿宋画院制团扇》为命题,陈文述的诗被评为最佳,其中一句是:“歌得合欢词一曲,想教留赠合欢人。”阮元大加赞赏,并以团扇赠送给陈文述,因此人们称他为“陈团扇”。阮元认为陈文述的诗在杭州诸生中排名第一,称他的才华超群,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并称他的诗文扬班高李之俦,鼓励他继续学习。陈文述因此更加努力向学,尽管家境贫寒,他在市场上观摩书籍,抄写并阅读,感激有人赏识他的才华。陈文述与族兄陈鸿寿、陈甫等人交往密切,他们都有文学才华,阮元称他们为“武林三陈”,有时也称他们为“二陈”,或者并称为“曼云”。陈文述的诗集名为《绿凤楼诗》,是他年轻时的作品。

1798年中乡试时,陈文述名列副榜,同年九月,阮元任满离开浙江,他邀请陈文述随行入京。次年秋天,阮元奉命抚浙,陈文述又随阮元回到浙江,成为他的幕僚。他们的次女丽娵也在这期间出生。1800年五月,阮元建立了“诂经精舍”,选取两浙的学生在这里读书,延请青浦王昶、阳湖孙星衍担任主讲,还奉祀许慎、郑玄,陈文述是其中的学生。阮元六月驻扎在台州,陈文述留下来负责治理文书,未能随行。阮元平定了一场叛乱,陈文述撰写了一首诗来纪念他的功绩。秋天,他参加了中恩科举人考试。1801年春天,他入京参加会试,阮元赠送了一卷《呻吟语》作为礼物,直到道光十八年,陈文述仍然珍藏着这份礼物。他在京城居住了五年,参加了三次春官考试,但都没有成功。 陈文述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