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诗》原文赏析

  • xià
    shī
  • [
    qīng
    dài
    ]
    chén
    wén
    shù
  • shuǐ
    chuāng
    bàng
    huà
    lán
    kaī
    zhěn
    diàn
    xiāo
    shū
    lòu
    cuī
  • shēng
    liáng
    dào
    mèng
    wàn
    shàng
    sòng
    qiū
    lái

原文: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相关标签:夏天写雨

译文及注释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diàn)萧疏玉漏催。
注释:水窗低傍画栏开,指水窗低傍着画栏而打开。枕簟(diàn)萧疏玉漏催,指枕头和席子稀疏,玉做的计时器催促时间流逝。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释:一夜雨声凉到梦,指一夜的雨声使人感到凉爽,甚至影响到梦境。万荷叶上送秋来,指成千上万的荷叶上托起了秋天的到来。 《夏日杂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枕簟(diàn):指用来枕头和垫子的席子。在古代,人们使用枕簟来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玉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器,用玉石制成。它通常用于测量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在夜间。玉漏的设计精巧,通过水滴的流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人们可以根据水滴的数量和速度来判断时间的长短。在古代,玉漏被广泛用于宫廷和贵族家庭,用来记录时间和安排日常活动。 《夏日杂诗》注释详情»

赏析

陈文述的这首诗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秋凉的到来,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诗中通过描述临水敞窗的情景,表达了感受秋凉的敏感和快感。接着,诗人运用了“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的别致表达方式,将凉爽的感觉带入了梦境中。这种凉意在梦境中的存在,形容了凉得温存、亲昵、体贴入微、惬意称心的感觉。这两句诗巧妙地描绘了秋凉的感觉,达到了化境的境界。

诗人选择了荷叶细雨作为描写秋凉的对象,这是他钟情的意象。其他诗人也曾用荷叶细雨来描绘秋凉,如苏轼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荷叶是秋色的使者,雨声是凉意的先声,这些描写情景贴切,给人以动人之感。

诗中还提到了荷尽和雨歇,暗示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荷枯雨歇,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已经来临。这种转折给人以时光流转的感慨,也让人对秋凉的美好感受更加珍惜。

总的来说,陈文述的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描写方式和精妙的意象选择,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秋凉意境。诗中的景真意切,境丽情长,使人对秋凉的感受倍增亲切。 《夏日杂诗》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陈文述的照片
陈文述

陈文述(1771~1843)是清代文学家和官员。他的初名是文杰,字谱香,又有字隽甫、云伯、英白等。后来改名为文述,别号有元龙、退庵、云伯,又被称为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他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陈文述在嘉庆时期考中举人,并担任过昭文、全椒等知县的官职。他的诗才受到了吴梅村、钱牧斋等人的赞赏,被认为是博雅绮丽的诗人。他与杨芳灿在京师享有盛名,被称为“杨陈”。他的著作包括《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关于陈文述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献中没有提及。

猜您喜欢

新晴

宋代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幽居初夏

宋代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夏夜追凉

宋代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