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原文赏析

  • xīn
    qíng
  • [
    sòng
    dài
    ]
    liú
  • qīng
    tái
    mǎn
    chū
    qíng
    hòu
    绿
    shù
    rén
    zhòu
    mèng
  • weí
    yǒu
    nán
    fēng
    jiù
    xiāng
    shí
    tōu
    kaī
    mén
    yòu
    fān
    shū

原文: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夏天写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日雨后初晴,午睡醒来,看到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
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

注释:
新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青苔:苔藓。
梦余:梦后。

补充译文:
夏日雨后初晴,午睡醒来,看到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
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

注释:
新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青苔:苔藓。
梦余:梦后。

补充注释:
新晴: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出现。
青苔:一种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绿色植物,常见于树木、石头等表面。
梦余:指从梦中醒来之后的时刻。 《新晴》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法非常喜爱和擅长运用。

这首诗通过描写新晴之后的环境和心情,展现了清静、悠闲的氛围。诗中的语言通畅易懂,情趣十足。尤其是最后两句诗,诗人巧妙地将南风拟人化,将其当作老朋友来对待。在无人来访的时候,南风的造访给人一种情切之感,而南风也可以随意翻阅书籍,成为诗人的知音。这样的情景在无人的环境中增添了引人遐想的情趣。

诗中的“青苔满地初晴后”与王安石的“茅檐长扫静无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安石用“无苔”来表现“净”,而刘禹锡则用“上阶绿之苔”来描写独处陋室的“静”。而这首诗中的“青苔满地”则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对比不同的苔的存在与否,可以提高鉴赏能力。

诗中的“绿树无人昼梦余”描写了午梦醒来后的宁静恬适的心境。经过长时间的雨洗,树木更加绿油油,令人感到愉悦。这让人想起了诸葛亮高卧隆中,醒来后高吟的情景。这样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引发了爽朗的笑声。

诗中最妙的地方在于后两句。诗人将南风描写成一个诙谐而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不停地翻阅书籍。诗人通过种植一株“惹笑树”,给读者带来了忍俊不禁的笑声。这样的手法并非诗人首创,唐代的薛能和李白都曾使用过类似的表达方式。但是诗人通过锤炼和创新,使得这样的表达效果更加出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新晴之后的环境和心情,展现了清静、悠闲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南风描写成一个诙谐而善于戏谑的老朋友,给诗中增添了一丝情趣。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苔的存在与否,提高了鉴赏能力。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意境和表达手法的喜爱和擅长。 《新晴》赏析详情»

刘攽

刘攽(1023~1089),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北宋史学家。他出生于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也有一说是江西樟树人。刘攽是刘敞的弟弟。

刘攽庆历年间考中进士,后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他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治学严谨。

刘攽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司马光主持修撰《资治通鉴》时的贡献。他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的整理和补充。他还著有《东汉刊误》等著作。

关于刘攽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猜您喜欢

幽居初夏

宋代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夏夜追凉

宋代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晚晴

唐代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