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臣。郑刚中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享年六十七岁。
郑刚中在绍兴年间考取了进士甲科,并且历任四川宣抚副使。他在治理蜀地时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智慧,威震境内。起初,郑刚中曾受到秦桧的推荐,但后来秦桧因为郑刚中在蜀地专权而怒罢他的职务,责令他居住在桂阳军。
之后,郑刚中被任命为濠州团练副使,但不久后又被调往复州安置。最后,他被迁徙到封州,并在那里去世。秦桧去世后,郑刚中被追谥为忠愍。
郑刚中著有《北山集》(又名《腹笑编》),共三十卷。此外,《四库总目》中还有他的其他作品,如《周易窥余》和《经史专音》等,这些作品也传世至今。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郑刚中墓原址位于曹宅镇长山垅水库库区,然而由于水库扩容的需要,坟墓不得不被搬迁至长山垅水库下游。2007年11月12日上午,新墓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竣工仪式。郑氏后裔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区委副书记张菲菲等出席了竣工仪式并拜谒郑刚中墓。
郑刚中是南宋时期的名臣,与岳飞、宗泽齐名。他是金华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曾先后担任礼部侍郎、川陕宣谕使、四川宣抚副使等重要职位。他为人刚正不阿,立志抗金,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最终遭到了大奸臣秦会的陷害,不幸在享年47岁时去世。
郑刚中墓原为金华县的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搬迁工程于2006年7月启动,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投资超过120万元。这次搬迁工程的完成,不仅是为了保护和保存这位民族英雄的墓地,也是为了顺应水库扩容的需要,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
竣工仪式上,郑昭明代表郑氏后裔向新墓行三鞠躬礼,表达了对先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张菲菲副书记则代表当地政府向新墓献上花圈,表示对郑刚中的崇敬和敬意。
这次搬迁工程的完成,不仅是对郑刚中的一种纪念和致敬,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通过搬迁,郑刚中墓得以保存下来,后代子孙和后来的人们可以继续前往祭拜和缅怀这位伟大的抗金名将。
郑刚中的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人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他的抗金精神和忠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爱国爱家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郑刚中坟墓搬迁详情»
郑刚中是一位被民族英雄,他的品质和英勇的气概令郑氏后裔以及所有龙的传人都对他深感景仰。他展现出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令后人敬佩不已。
郑刚中的诗歌观点高远,充满了优雅的韵味,文采飞扬。在他的作品中,他展现了苦涩、淡雅以及对世事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邪恶的傲骨和对正义的追求。他的文学价值非常高,然而可惜的是,他的诗名在当时以及后世并不显著。
有人赞美他的诗曰:“青史曾丹忠愍谥,探花墓留后人凭。北山有幸迎忠骨,清风无声慰灵英。恩荐贬杀皆由桧,知兵好战岂为名?为有虎狼窥国器,伏罴在西捍河清。”
这首赞诗表达了对郑刚中的敬意和赞美。他被赋予了“丹忠愍谥”的称号,他的墓地成为后人凭吊的地方。北山有幸迎接着他的忠骨,清风无声地慰藉着他的英灵。他的功绩和忠诚被人们所赞颂。
然而,他也经历了许多不公和挫折。他受到了桧的贬斥和杀害,但这并不能动摇他对正义的追求。他并不是为了名利而知兵好战,而是为了保卫国家免受虎狼的侵袭。他毅然决然地站在西捍河畔,保卫着清朗的河水。
郑刚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英勇,他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令人敬佩。尽管他的诗名并不显著,但他的文学价值却是非常高的。我们应该铭记他的贡献,向他学习他的坚韧和勇气,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郑刚中评价详情»
郑刚中,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出生于北宋哲宗赵煦元祐三年(1088)五月二十三日,是浙江金华曹宅郭门村的人。他在绍兴二年(1132)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中进士,是南宋名臣中的探花出身。
郑刚中最初被任命为左文林郎,担任温州判官。当时正值百年大旱,他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方针,通过发展工业来缓解灾情,取得了显著的政绩,受到了当时的宰相秦桧的赏识和推荐。绍兴六年(1136年),在秦桧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刺令所删定官,他的政治见解受到了高宗的赏识,不久后升任宣义郎,仅仅一年后,又兼任太常博士。
当时金兵入侵,秦桧独揽朝政,任意陷害忠良,出卖国家谋求个人荣华,主张与金国和议。郑刚中坚决反对和议的弊端,不因秦桧的推荐而附和。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使王伦前来商议和议。枢密院编修胡铨因为请求斩杀王伦和秦桧,危险迫在眉睫。郑刚中竭力营救,因此得罪了秦桧,但却更加让高宗欣赏他的胆识,升任宗正少卿,后来又任命为秘书少卿。
绍兴九年,他被派往京陕担任枢密行府参谋,回来后,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十一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都承旨,担任川陕宣谕使,十二年,又调任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绍兴十四年(1144年)甲子,他被派往陕西担任分画地界使,负责与金使划定疆界事宜。金使乌陵企图入侵,试图占领阶、成、岷、凤、秦、商六州,但郑刚中坚决反对;金使又试图在大散关的边界上占领商、秦,但郑刚中再次坚决反对。他根据事实进行辩论,面对金使进行反驳。金将兀术派人请求和解,郑刚中担心和解会失败,因为和解后和尚原不再属于吴地的一部分,于是割让了秦、商的一半,放弃了和尚原以与金国。
绍兴和议之后,郑刚中被任命为四川宣抚副使。他在治理四川方面有独特的才能,通过调度和安排,军政事务井井有条。宣抚司原本在绵、阆之间,后来胡世将代替吴玠,居住在河地,不断提供馈饷。郑刚中上奏说:利州在潭毒关内,与兴、洋等关口相连,请求将宣抚司迁至利州。从此省下了百万的开支。郑刚中刚到任时,就想要迁屯一军,大将杨政不听从,郑刚中呼喊杨政说:“郑刚中虽然是书生,但不怕死!”声音和态度都很严厉,杨政立即听命。
每次都统进谒时,必须先参拜庭然后再就座。吴璘升为检校少师前来致谢,向门卫说要讲究钧敌之礼。郑刚中说:“少师虽然尊贵,但仍然是都统的制约而已,如果改变常规礼仪,就会破坏秩序。”
郑刚中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