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赵桓的照片
赵桓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是北宋末代皇帝,也是宋朝第九位皇帝。他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异母兄,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

赵桓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赵亶,后被封为韩国公。次年六月,他晋爵为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他又晋爵为定王。大观五年(1111年),赵桓被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他被拜为开封牧,不久后接受了宋徽宗的禅让,登基为皇帝,改元靖康。

然而,宋钦宗在政治上表现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的特点,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他听信奸臣的谗言,罢免了李纲,这导致了金兵围攻汴京时,宋朝无力抵抗。最终,在靖康之变中,赵桓被金人俘虏北去。

宋钦宗在金人的控制下度过了余生,在绍兴26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享年57岁。他被葬于永献陵。赵桓被历史评价为懦弱无能的昏君,他的统治时期也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评价

主义之间,对于李纲的决策也是犹豫不决。在李纲建议坚守开封,稳定局势的时候,宋钦宗却选择了冒险出击,导致了惨败。李纲的建议被忽视,他的才能和决策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了宋朝的覆灭。



三、与种师道


种师道是宋钦宗即位后的第一任宰相,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国家局势。他提出了“以文治国”的政策,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力图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种师道的政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宋钦宗的犹豫不决和对权臣的不信任,种师道最终被罢免。他的政策没有得到持续的推行,国家的局势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钦宗在位期间的政治策略的得失。他对于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予采纳,而对于一些误国之谋却采纳了。他在选择宰执大臣时也存在着犹豫不决和对权臣的不信任。这些因素导致了宋朝在他的统治下的覆灭。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这也反映出他的政治手腕和决策能力的不足。



总的来说,宋钦宗在位期间的政治策略的得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在面对危局时的决策犹豫不决,对于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对于一些误国之谋却采纳了。他对于宰执大臣的选择也存在着问题,对于一些有才能和决策能力的宰执大臣没有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宋朝的覆灭。宋钦宗在位期间的政治策略的得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训,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取决于其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政治智慧。 赵桓历史评价详情»

家庭成员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他有两位妻子,分别是宋钦宗的皇后和仁怀皇后朱琏。

仁怀皇后朱琏是宋钦宗赵桓的皇后,她出生在汴京祥符,当时的汴京城被金兵攻陷后,她和徽钦二帝以及郑朱二后一起被俘虏。他们被迫北归,当时正值寒冷的四月,徽钦二帝和郑朱二后的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朱后当时只有二十六岁,她是一个美丽多姿的女子,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据说他们到达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庙去行“牵羊礼”,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朱皇后无法忍受这种侮辱,当天投水自杀身亡。

宋徽宗和仁怀皇后朱琏有几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的长子是太子赵谌,他是宋钦宗赵桓的长子,由朱皇后所生。赵谌在1117年出生,成为了宋徽宗的嫡皇孙,这在宋朝开国以来是第一次。徽宗非常高兴,蔡京建议任命赵谌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并封他为崇国公。然而,王黼辅政,谋夺蔡京的权力,他说蔡京把东宫太子看做皇帝,于是将赵谌降为高州防御使。靖康元年,宋钦宗继位,迁赵谌为检校少保、昭庆军节度使、大宁郡王,并进封为检校少傅、宁国军节度使。四月,他被立为皇太子。

除了太子赵谌,宋徽宗和仁怀皇后朱琏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赵谨和赵训。赵谨在建炎元年九月初六日出生,他的母亲是慎德妃。赵训在建炎三年七月初六日出生,他的母亲是郑夫人。赵训是在北地出生的。有一次,有个僧人在砀山遇到了赵训,金人见到他后说:“完全像赵家的少帝。”僧人非常高兴。绍兴十年,三京路通,朝廷下诏寻找宗室。僧人自称是少帝的第二个儿子,被派往行在,途经泗州时,州官孙守信对他产生了怀疑,向朝廷请示。阁门官员说渊圣没有第二个儿子,于是朝廷下诏宁信劾治。僧人承认了罪行,被黥刑并流放到琼州。后来,有人从北方来到南方,说:“渊圣的小儿子训,现在居住在五国城。”。

宋徽宗和仁怀皇后朱琏还有一个女儿,名叫柔嘉公主,她是朱琏所生,生于1121年,去世的时间不详。后来,她随宋钦宗一起到达五国城。 赵桓家庭成员详情»

生平

赵桓,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钦宗四月十三日生,此日为乾龙节,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恭显皇后王氏。纳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之女朱琏为太子妃。在金兵大举入侵汴京(今河南开封)之际,宋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宋钦宗。他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最终被金人俘虏去贬为庶人。

宣和七年(1125年),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金国趁此机会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会五年)(1127年),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宋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金人用刀割裂他的咽喉,金人册封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史称张楚或伪楚),北宋灭亡。

七月,二帝被俘北上,迁到燕京,天会六年(1128年)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二帝著素服跪拜金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二帝迁往韩州(吉林省梨树县北偏脸城)。天会八年(1130年)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八年后,即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宋徽宗驾崩于五国城。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战派完颜宗弼率领金国军队南侵,先在开封正南的顺昌败于刘錡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颍昌,在金国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敕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

赵桓,即宋钦宗,是北宋末年的皇帝。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赵桓即位后,立即贬斥了一些权臣,重用了李纲等人来抵抗金兵的入侵。然而,他却表现出懦弱无能的特点,容易受到奸臣的影响,最终罢免了李纲并向金国求和。正是在这个时候,金国趁机南下攻打汴京,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赵桓被金国俘虏后,被贬为庶人,失去了皇帝的尊号。他被迁移到燕京,并在那里受到金国的软禁。在他的统治下,北宋的统治者地位被金国夺走,北方的土地也被金国占领。赵桓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标志。

尽管赵桓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他的统治也有一些亮点。例如,他贬斥了一些权臣,试图恢复北宋的政治秩序。此外,他还重用了李纲等人来抵抗金兵的入侵,尽管最终失败了。这些举措显示出他对国家的关切和努力。

然而,赵桓的懦弱无能和容易受到奸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和军事失策的象征。赵桓的失败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在治理国家时要坚定果断,不受奸臣的影响。

总的来说,赵桓是北宋末年的昏君,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懦弱无能和容易受到奸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然而,他的统治也有一些亮点,例如贬斥权臣和重用抗金将领。赵桓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在治理国家时要坚定果断,不受奸臣的影响。 赵桓生平详情»

大事年表

赵桓在燕京病逝,享年57岁。他的死因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推测他可能是因为年老体弱或是疾病导致的。赵桓的去世标志着他在金朝的生活结束了。

赵桓作为北宋的皇帝,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困难。他在位期间,金兵多次南下侵略,北宋政权岌岌可危。尽管他曾经采取一些措施来抵抗金兵,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北宋的灭亡。他被金兵俘虏后,被废为庶人,并被迁往遥远的地方居住。

在金朝期间,赵桓的地位逐渐被削弱。他被封为昏德公和天水郡公,但这些封号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权。他的母亲韦氏被放还南归后,赵桓曾请求她向南宋高宗传达他的请求,希望能够回到南宋出家做一个道士,不再有做皇帝的念头。然而,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

赵桓在金朝的晚年生活并不幸福。他被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被剥夺了自由。最终,他在燕京去世,被葬于永献陵。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他作为北宋最后一位皇帝,留下了自己的一段历史。

赵桓的死因和他在金朝的晚年生活,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被废黜的皇帝的悲惨命运。他的经历也是北宋灭亡的一个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不幸。赵桓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的进程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有时候即使是最强大的帝国也会面临灭亡的命运。 赵桓大事年表详情»

蒙难受辱

封城内的百姓纷纷将家中的财物交出,以换取金人的宽恕。这一幕,被后人称为“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耻辱,也是宋朝的一次重大失败。金军的入侵,使得宋朝的统治者陷入了绝境。钦宗的投降,更是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屈辱之中。

靖康之耻的发生,不仅是因为金军的强大,更是因为宋朝内部的腐败和无能。宋朝的统治者对于国家的安危毫无警觉,他们只顾着享乐和权力的争夺,而忽略了国家的实力和军事的建设。这样的统治者,注定会让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靖康之耻的发生,也是因为宋朝的统治者缺乏应对外敌入侵的勇气和智慧。金军的入侵,虽然是一次突袭,但是宋朝的统治者却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反而被金军的计谋所迷惑。他们对金军的诱降计谋毫无警觉,最终导致了钦宗的投降。

靖康之耻的发生,更是因为宋朝的统治者缺乏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忠诚。钦宗的投降,不仅是对自己的背叛,更是对整个国家和人民的背叛。他的投降,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屈辱之中,也让无数的百姓失去了家园和生活。

靖康之耻的发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深的教训。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更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统治者和一个团结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保卫国家的安全。

靖康之耻的发生,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忠诚,只有这样,才能够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保卫国家的安全。

靖康之耻的发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剧,也是一次教训。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警醒自己,不忘国家的安危,不忘国家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让中国再次崛起。 赵桓蒙难受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