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的生平

生平
赵桓,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钦宗四月十三日生,此日为乾龙节,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恭显皇后王氏。纳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之女朱琏为太子妃。在金兵大举入侵汴京(今河南开封)之际,宋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宋钦宗。他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最终被金人俘虏去贬为庶人。

宣和七年(1125年),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金国趁此机会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会五年)(1127年),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宋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金人用刀割裂他的咽喉,金人册封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史称张楚或伪楚),北宋灭亡。

七月,二帝被俘北上,迁到燕京,天会六年(1128年)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二帝著素服跪拜金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二帝迁往韩州(吉林省梨树县北偏脸城)。天会八年(1130年)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八年后,即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宋徽宗驾崩于五国城。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战派完颜宗弼率领金国军队南侵,先在开封正南的顺昌败于刘錡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颍昌,在金国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敕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

赵桓,即宋钦宗,是北宋末年的皇帝。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赵桓即位后,立即贬斥了一些权臣,重用了李纲等人来抵抗金兵的入侵。然而,他却表现出懦弱无能的特点,容易受到奸臣的影响,最终罢免了李纲并向金国求和。正是在这个时候,金国趁机南下攻打汴京,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赵桓被金国俘虏后,被贬为庶人,失去了皇帝的尊号。他被迁移到燕京,并在那里受到金国的软禁。在他的统治下,北宋的统治者地位被金国夺走,北方的土地也被金国占领。赵桓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标志。

尽管赵桓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他的统治也有一些亮点。例如,他贬斥了一些权臣,试图恢复北宋的政治秩序。此外,他还重用了李纲等人来抵抗金兵的入侵,尽管最终失败了。这些举措显示出他对国家的关切和努力。

然而,赵桓的懦弱无能和容易受到奸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和军事失策的象征。赵桓的失败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在治理国家时要坚定果断,不受奸臣的影响。

总的来说,赵桓是北宋末年的昏君,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懦弱无能和容易受到奸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然而,他的统治也有一些亮点,例如贬斥权臣和重用抗金将领。赵桓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在治理国家时要坚定果断,不受奸臣的影响。

诗人赵桓的照片
赵桓

赵桓简介: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是北宋末代皇帝,也是宋朝第九位皇帝。他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异母兄,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

赵桓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赵亶,后被封为韩国公。次年六月,他晋爵为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他又晋爵为定王。大观五年(1111年),赵桓被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他被拜为开封牧,不久后接受了宋徽宗的禅让,登基为皇帝,改元靖康。

然而,宋钦宗在政治上表现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的特点,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他听信奸臣的谗言,罢免了李纲,这导致了金兵围攻汴京时,宋朝无力抵抗。最终,在靖康之变中,赵桓被金人俘虏北去。

宋钦宗在金人的控制下度过了余生,在绍兴26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享年57岁。他被葬于永献陵。赵桓被历史评价为懦弱无能的昏君,他的统治时期也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