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薛季宣的照片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他出生于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是薛徽言之子。少年时跟随伯父薛弼四处游历。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从袁溉学习,掌握了礼、乐、兵、农等知识。后来担任大理寺主簿,并历任鄂州武昌县令、大理正、知湖州等职务。他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实际问题,开创了永嘉事功学派的先河。薛季宣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著作。然而,他在改任常州之前就去世了。

人物生平

薛季宣是一位少年时期失去父母的孤儿,被他的伯父薛弼收养。他从小跟随薛弼四处游历,对于岳飞和韩世忠的军事事务非常感兴趣,喜欢向长辈们请教。十七岁时,他的岳父孙汝翼任命他为书写机宜文字的职位,他的老师是程颐的弟子袁溉。绍兴二十三年,他被派往四川担任制置使萧振幕府的职务。然而,次年因为意见不合而回到家乡。二十六年,他去毗陵探望孙汝翼。三十年,他因为得到伯父的恩荫而被任命为鄂州武昌知县(现在的鄂县),他推行了保护军队的法律,以防备金兵南下,并努力争取罢免征粮。次年九月,金兵到达蕲州和黄州以南,所有官员都派遣他们的家属回去,准备逃跑。只有季宣将家人留在城内坚守不离,这振奋了民心,并向汪澈请教,得到了三百名士兵和十艘楼船的支持,声势非常浩大,渡江归来的人数达到数千家,江西地区因此感到无所畏惧。三十二年,他完成了《武昌土俗编》两卷,并出版发行。

隆兴元年(1163年),季宣前往武林调任,担任婺州司理参军,待遇次于居住在家乡。乾道元年(1165年),他上书枢密使汪澈,批评主和派的妥协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四年夏秋之间,他被任命为婺州司理参军。不久之后,因为王炎的推荐,他被召到临安审察。七年八月,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主簿。冬天,江湖地区遭受大旱,饥民涌入淮西,季宣奉命安置流民,他“废田,修原隰,重建肥河的三十六个圩区,在黄州旧治东北建立了二十个庄园。他分配房屋给户口,分配田地给人口,发放牛、农具和种子,每家都有不同的分配,供养他们直到秋天才停止。总共有六百八十五户,分布在合肥和黄州之间,这些人都是边境归正者的兴业之举。”光州守宋端友只招集了五户北归者,而且还以此谋求奖赏,季宣揭露了他的真实情况并进行了弹劾。次年七月,他回到临安复命,提到以名誉为重而放弃士大夫的行为是错误的,孝宗称赞他的观点,遗憾的是季宣晋升官职较晚,最终升为大理正。八月,他被任命为湖州知州。九年春天,他解除湖州的职务,改任常州知州,但因为痔疾被庸医误诊,于七月十七日去世,年仅四十岁。

薛季宣是一位勇敢正直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积极为民众谋福利,努力解决灾民问题,并且对于不公正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和弹劾。他的努力和奉献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尽管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四十年,但他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薛季宣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