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赵秉文的照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是金代的一位学者和书法家。他的字是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自称闲闲老人。他出生在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在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他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安塞主簿。后来,他历任平定州刺史,以宽简的政绩著称。他还累升至礼部尚书的职位。当金哀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修国史的工作。他在五朝历任官职,但他一直保持着像寒士一样的简朴生活,从未有一天停止过学习。他擅长诗文创作,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此外,他还精通草书,他的著作包括《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最终,赵秉文于1232年去世。

介绍

赵秉文是金朝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理学家。他的字是周巨,号称“闲闲老人”,出生在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在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时,他考取了进士,成为一名官员。后来在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并兼任侍读学士,同时负责修国史和管理集贤院的事务。当哀宗登基后,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赵秉文生性好学,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散文主要表达了周程理学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仁义道德和人生的意义。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尤其擅长草书。他的著作包括《闲闲老人滏水文集》等。

在书法方面,赵秉文与同时代的党怀英、王庭筠、赵沨齐名。然而,有趣的是,赵秉文早年的书法却是受到比他大八岁的王庭筠的影响。王庭筠是米芾的外甥,他从小就受到米芾的指导,并且在书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时的人们甚至赞誉王庭筠的书法“不在米元章之下”。

赵秉文的书法风格独特,他注重笔画的流畅和结构的稳定。他的字体工整而有力,给人一种庄重而又自然的感觉。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哲学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

总的来说,赵秉文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理学家。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智慧,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赞赏和研究,他的文学作品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艺术的启示。 赵秉文介绍详情»

成就

赵秉文是金朝末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和藏书家。他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在朝廷中负责撰写诏书、册文、表格以及与宋、夏两国的国书等重要文件。他所草拟的《开兴改元诏》在当时非常有名,人们可以在闾巷间传诵。他的学识广博,著有《易丛说》、《中庸说》、《扬子发微》、《太玄笺赞》、《文中子类说》、《南华略释》、《列子补注》等多部著作,同时他也擅长诗文书画。金朝的刘祁称赞他的字画功夫最深,其次是诗,再次是散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元好问称赞他的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他的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于五言诗,则沉郁顿挫,像阮嗣宗一样,真正地展现了古朴淡雅的风格,就像陶渊明一样。赵秉文在文坛上活跃了四十年之久,成为金朝末期的文士领袖。晚年时,金朝衰落,他以禅学来寻求慰藉。他的《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流传至今,另外他的《道德真经集解》被收录在道藏中。

在书法方面,赵秉文与同时代的党怀英、王庭筠、赵沨齐名。然而,赵秉文早年的书法却是受到比他大八岁的王庭筠的影响。刘祈在《归潜志》中写道:“赵秉文幼年时的诗和书法都是效仿子端(王庭筠)的,后来又学习了杜甫和苏东坡,他的字融合了古今各家的学问,晚年时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诗专门效仿唐代的作品,成为当时文士领袖,自称为闲闲居士。”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赞赵秉文的书法工细,字画有晋魏的风格,尤其是草书更是独具一格。

赵秉文在藏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曾担任官翰林修撰和南渡礼部尚书,他在《遂初园记》中描述了自己的藏书情况。他的屋子名为“归愚”,堂名为“闲闲”,堂的两翼是读易经和思玄学问的地方。在南边有一座名为“翠真”的亭子,周围有竹子和柏树。再往南是花木丛生的地方,有一座名为“伫香”的亭子。稍微往西,可以俯瞰西山,有一座名为“悠然”的台子。在东边,有数千卷书籍和一张琴,这个地方被称为“味真”。赵秉文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他抄录古文,一直到老年都没有停止,他的眼睛已经昏花了,但他积累的藏书非常丰富,包括六经以及庄子、老子、医药和佛教等各个领域的书籍。 赵秉文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