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熊禾的照片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是元初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家族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从小就显示出聪明才智,对濂、洛、关、闽等地的学问有浓厚的兴趣。

熊禾曾拜访朱熹的门人辅广,并成为他的学生。他还游历浙江,受到刘敬堂的教导,学习到朱熹晚年与黄干讨论学问的要点。咸淳十年(1274年),熊禾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并在政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生平

熊禾是一位崇尚学问和崇高气节的学者。在宋朝灭亡后,他决定不仕元,而是选择隐居在武夷山,并在那里建立了洪源书室。他的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文士,人们尊敬他为师长,并与他一起研讨义理。因此,熊禾开始在书室讲学,吸引了来自四方的学者。他们一起研究孔孟之道,共同进步。这使得洪源书室声名远扬,备受赞誉。

当时的知名学者和文人,如胡庭芳、詹君履等人都曾特地前来拜访熊禾,而求学者更是络绎不绝。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熊禾决定扩建书室,将洪源书室改建为洪源书院。胡庭芳虽然是易学大家,造诣颇深,名声在当地很高,但他经常到洪源书院与熊禾讨论学问。熊禾也给胡庭芳写了许多文字,阐述自己的理学精要。熊禾非常敬仰朱熹,他在武夷山居住的12年里,通读了朱子的诸多著作,选取其中精华,编纂成一本《文公要语》。这本书对于人们研习朱熹的思想和理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洪源书院期间,熊禾还写了《重修武夷书院疏》和《重建朱文公神道门疏》,旨在弘扬朱子之学。

熊禾在武夷山居住了12年后,回到了家乡建阳熊墩,并在鳌峰之麓重建了鳌峰书院。他在那里继续讲学和著述,以传承理学的道统。由于书院门对着云谷,他将书院改名为云谷书院,吸引了许多学者前来学习。

熊禾是朱熹的三传弟子,深受其学说的影响。他视朱熹为孔子之二,认为朱熹的著述继承了前代圣人的学问,开创了万世太平。他认为朱熹的学术影响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民心的向背。他说:“宇宙间有三十六名山,没有一个像武夷山这样美丽;孔孟之后已经过去了一千五百多年,没有人能够像朱文公那样受到尊崇。”熊禾对朱熹的评价得到了后人的赞同,为朱熹在儒家道统中奠定了崇高的地位。

熊禾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的品德使他成为当时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洪源书院和云谷书院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文人。他对朱熹的推崇和传承,为朱熹的学说在后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熊禾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学术界,也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熊禾生平详情»

主要成就

熊禾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儒家经典的学者,他不仅继承、弘扬了朱子理学,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他被后人誉为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对朱熹的功绩,更是对整个儒家学派的贡献。

熊禾著有许多重要的著作,其中包括《易经讲义》、《易学图存》、《周易集疏》、《书说》、《大学尚书口义》、《三礼考略》、《春秋通解》、《春秋论考》、《四书标题》、《大学广义》、《四书小学集疏》、《文公要语》等。这些著作涵盖了儒家经典的各个方面,从易经到四书五经,从礼仪到春秋,熊禾对这些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熊禾的研究成果对于儒家学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承继和发展,使其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他对经典的解读和注释,使得这些经典的内涵更加深入人心,对后人的学习和理解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熊禾的研究成果也对当时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著作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他的理论和观点为当时的教育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培养人才和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熊禾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人们称誉朱熹有功于圣门,熊禾有功于朱熹。这是对他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和影响的肯定。他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经验,对于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熊禾是一位杰出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贡献对于儒家学派的发展和教育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著作和理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经验,对于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对他的贡献表示敬佩和感激,并将其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熊禾主要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