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张问陶的照片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是清代杰出的诗人、诗论家和书画家。他的字是仲冶,又号柳门,因为擅长画猿而自称“蜀山老猿”。他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三月初四日在苏州的住所病逝。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在《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中找到。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收录了3500多首诗。他的诗才出众,被誉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与袁枚、赵翼并称。他被赞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是清代巴蜀地区最杰出的诗人。

生平

张问陶,字东屏,是一位出身官宦世家的文人。他的高祖父是清代康熙、雍正朝的名臣,曾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务。他的父亲则是云南开化知府。问陶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父亲亲自教导他和他的兄弟们攻读。他的嫂子陈慧殊也是一位擅长诗词的女子,被称为“女翰林”。

问陶从小就饱览群书,广泛研究名画,勤奋学习。他的才华在少年时期就展露无遗,被人们誉为“青莲再世”。他在十五岁时写下了《壮志》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尽管家境贫困,但他仍然坚持学习,不畏饥寒,“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1784年,二十岁的问陶与四川涪陵的周兴岱之长女结婚。次年,他们一起回川省探亲,途中生下了一个女儿,但由于周夫人生病,他们决定让小女留在涪陵的娘家。问陶回到遂宁后写了很多诗。第二年,周夫人去世,小女也夭折。这时,他的家境更加困顿,有时甚至到了“仅求衣食亦无缘”的地步。秋天,问陶和兄弟问安一起去成都参加乡试。由于问陶的诗歌被众多人传抄,他的名声大噪,成都的盐茶道林也对他赞赏有加。

问陶的才华横溢,他的诗词被广泛传颂。他的一生经历了家族的荣辱起伏,但他始终坚持追求学问和艺术。他的作品充满了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的才情和情感。问陶的一生是一个充满坎坷和辛酸的故事,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张问陶生平详情»

个人成就

张船山是清代巴蜀地区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书、画的创作,造诣精深。他的诗被誉为清代“蜀中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地区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数量众多,有5000余首,目前还保存着3500余首。这些诗作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个性和艺术风格。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主张抒写自己的情感,强调独创,反对模仿。他的诗作多描写日常生活,其中一些纪游、写景、题画的作品较为出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七绝最为出色,但也有一部分诗篇情调沉郁。他的诗集《船山诗草》共有20卷,于1815年出版。另外还有《船山诗草补遗》6卷,于1849年出版。这两本书共收录了他的3000余首诗。1986年,中华书局将《船山诗草》(包括补遗)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出版,并在2000年进行了重印。这是目前最完备、最通行的张船山诗集。除了诗歌创作,张船山还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风格受到米芾的影响,独具一格。他的绘画风格近似于徐青藤(徐渭),不经意间展现出天然之美,尤其擅长画猿、马、鹰、鸟等动物,其墨猴画技艺尤为精湛。他的一些作品如《芍药》扇等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杨守敬评价他说:“乾嘉间的书法家,都离不开金石的影响,广泛研究名迹。唯有张船山,不依附于古人,自然大雅,因为他的天赋独特,所以他的作品不需要模仿古人也能与古人相媲美。”张船山是乾嘉时期诗坛的泰斗,也是清代中叶最杰出的诗人,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 张问陶个人成就详情»

诗学主张

张问陶主张诗歌应写性情,具有个性。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贴近人情,能够自然地表达出来。他反对模仿,认为文章的风格和结构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才才能有真正的性情。他认为模仿宋代、规范唐代的诗歌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古人已经过世了,我们没有必要争论他们的诗歌风格。

张问陶的诗论与性灵说相吻合,被袁枚称赞。袁枚赞扬张问陶的诗歌“沉郁空灵”,认为他是清代蜀中诗人中的佼佼者。袁枚还称赞他具有“倚天拔地之才”,视他为自己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

尽管张问陶没有专门的论诗著作,但他的《船山诗草》中收录了许多论诗的诗歌,可以让我们了解他的诗学观点。通过研究张问陶的论诗,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学观点与袁枚的性灵说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独到之处。因此,张问陶可以被称为性灵派独具特色的诗论家。

张问陶在论诗中多次提到“性灵”,可见他非常重视性灵的表达。他认为创作中应该注重性灵的体现。他说:“性灵偶向诗中写”,“传神难得性灵诗”,“同无青白眼,各有性灵诗”,“浓抹山川写性灵”,“笔墨有性灵”等等。特别是他说“愧我性灵终是我”,更显示了他与袁枚的“独抒性灵”说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袁枚的“独抒性灵”说强调创作主体应该具备真情、个性和诗才这三个主观因素。张问陶的论诗要旨一方面与此相符,另一方面又有补充和发展。

袁枚的性灵说最重视真性情,认为情感必须真实才能更加深刻。张问陶也强调性灵要以真性情为创作的核心。他首先强调创作者必须具备真情实感,有真性情要表达。因此,他称诗人原本就是有情感的人。

总的来说,张问陶的诗论与袁枚的性灵说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诗歌应该写出真实的性情,具有个性。他反对模仿,认为诗歌的风格和结构是与生俱来的。他的诗论与性灵说相吻合,被袁枚称赞。张问陶的诗论成为嘉庆时期性灵派的重要代表,与袁枚、赵翼一起占据了乾嘉性灵派的主要地位。 张问陶诗学主张详情»

一代诗宗

最多,可见他在当时的文坛地位之高。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著称,被誉为“性灵派”的代表之一。



张船山,字问陶,号船山,是清代巴蜀地区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出生于乾隆年间,是巴蜀地区乾嘉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乾嘉时期是清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巴蜀地区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巴蜀地区的诗人们以张船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性灵派为主导的诗坛,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诗作。



张船山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启迪。



张船山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诗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成为了巴蜀地区诗歌创作的重要参考。



然而,尽管张船山的诗作在当时备受赞赏,但在整个清代诗人中,他的地位并不突出。清代诗人众多,能进入《中国文学史》的清代诗人只占总数的千分之三、四。而在各种通行的清诗选本中,船山诗也只占有一小部分。这可能与当时文化环境和文学评价标准有关。然而,无论如何,张船山作为乾嘉时期巴蜀地区的代表性诗人,他的诗作对于当时的文学发展和后世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张船山是清代巴蜀地区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著称。他的诗作在当时备受赞赏,并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地位在整个清代诗人中并不突出,但他在乾嘉时期的巴蜀诗坛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当时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他的诗作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了解清代文学发展和巴蜀地区文化的重要窗口。 张问陶一代诗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