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1816—1890)是湖南衡阳人,字雪琴,号退省斋主人。他是一位诸生,道光末期参与了镇压李沅发起的事变。后来,他到耒阳担任经理典当的职务,利用典当资金筹募勇士,虚张声势阻止太平军逼近县境。随后,他投靠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在半壁山之役中,他表现出色,被记名为知府。之后,他担任陆军下九江的副职,负责安排军营。后来,他被提升为提督和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他指挥水师成功攻破九洑洲,并截断了天京的粮道。战后,他负责制定长江水师的营制,并每年巡阅长江,名声很高。在中法战争期间,他率部驻扎在虎门,并上书力排和议。他的官职最终升至兵部尚书。彭玉麟去世后,被追谥为“刚直”。
彭玉麟是一位出生于安徽安庆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早年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为他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出生后不久,彭玉麟随父亲彭鸣九回到了安徽。然而,他的父亲去世后,族人夺取了他的田地,迫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衡州府就学。在石鼓书院学习期间,彭玉麟投身于衡州协标营充司书的工作,以此来养家糊口。衡州知府高人鉴偶然间看到了他的文字,对其赞赏有加,并邀请他进入官署读书,最终成为附学生员。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彭玉麟的舅舅去世,他派人去安徽接他的外祖母和竹宾姨来衡阳照顾。然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彭玉麟的外祖母在衡州去世,竹宾姨也结婚了。彭玉麟与夫人邹氏在这一年完婚。
道光三十年(1850年),李沅发起义,彭玉麟作为衡州协标兵参与了平乱行动。在这场战斗中,彭玉麟表现出色,被授予蓝翎顶戴的荣誉。然而,他却辞去了官职,去耒阳一家当铺担任管账先生。
后来,彭玉麟受到曾国藩的邀请,于咸丰三年(1853年)冬天加入了湘军。在衡州,他与曾国藩一起创办了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制定了船舶和军事章程。
咸丰四年(1854年)2月23日,湘军衡州船厂竣工。此时,湘军水师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十个营,总人数达到五千人。其中,湘潭驻扎了四个营,由褚汝航、夏銮等担任营官;衡州驻扎了六个营,由彭玉麟、杨载福等担任营官。2月25日,曾国藩发布了《讨粤匪檄》,指挥湘军水师和陆师一万七千余人,从衡州出发,开始北伐。然而,4月7日,太平军石祥祯部击败了曾国藩的湘军,再次占领了岳州。湘军水师撤退至长沙。4月24日,太平军林绍璋部攻占了湘潭。曾国藩召集各营官商讨战略,最终决策由彭玉麟来担任。彭玉麟支持左宗棠的观点,坚持以主力攻打湘潭。4月26日,按照彭玉麟的计划,曾国藩派遣湘军水师五个营前往湘潭,协助塔齐布攻打西征军。4月28日,曾国藩违背了彭玉麟事先的计划,率领督战船四十艘和陆勇八百人,合乡团进攻靖港太平军,结果水陆两军都遭到了失败。曾国藩羞愤之下投水自杀,但幸得左右救援而脱险。同日,彭玉麟、杨载福等率领水师五个营在湘潭大败太平军水营。4月30日,彭玉麟、杨载福等率领水师五个营顺利撤退。
彭玉麟的加入为湘军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湘军水师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为曾国藩北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的经历和战绩使得他在湘军中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彭玉麟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奋斗和牺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彭玉麟人物生平详情»
《梅花百韵》。这部诗集收录了彭玉麟一生创作的咏梅诗,共计百余首。这些诗作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彭玉麟对梅花的热爱和情感。他以梅花为媒介,抒发了自己对家国、对军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彭玉麟的咏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他的诗作中,梅花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梅花的坚韧、坚强、坚毅的品质,与彭玉麟作为一名军人的精神风貌相契合。他以梅花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军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彭玉麟的诗作中,梅花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梅花的细节,使梅花的形态和气质得以完美展现。他的笔下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梅花画作也同样精彩,梅树的身姿虬曲,铁骨铮铮,古拙苍劲。枝间的梅花,吐蕊绽放,生机盎然。他的墨梅图更是冠绝,与郑板桥的墨竹齐名,被誉为“清代书画二绝”。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彭玉麟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梅花的深情厚意。
彭玉麟的诗词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更是对他一生经历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的诗作中融入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聪明才智和坚定信念,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家国、对军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怀。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彭玉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军事、书画、诗词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湘军水师的创立者和近现代中国海军的创始人。他的书画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梅花画作和咏梅诗作更是享誉盛名。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彭玉麟的一生,不仅是中国军事史、艺术史和文化史中的一段佳话,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和激励。他的事迹和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彭玉麟主要成就详情»
年,未能尽孝,心中一直有愧。他希望能够回乡守孝,照顾年迈的父母。朝廷虽然不舍,但也理解他的心情,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四次是光绪二年(1876年),彭玉麟辞去了兵部侍郎的职务。这一次的原因是他对清朝的政治腐败感到失望,他认为朝廷的官员贪污腐败,不思进取,无法为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他决定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绘画和文学创作。
彭玉麟的辞官并不是因为功成名就,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他深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他更重视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他宁愿放弃权力和地位,也不愿意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的辞官行为,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彭玉麟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和人民的热爱。他用画笔表达了对梅姑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梅花画成为了他一生的心灵寄托。
彭玉麟的辞官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思。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的公正和正义,追求真理和美好。他的坚持和执着,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鼓舞,他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所称道。
彭玉麟的一生,是铁血与柔情的结合。他用铁血的军人身份,保卫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他用柔情的画笔,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热爱。他的辞官行为,展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他的梅花画,成为了他对梅姑深深的思念和对人生的理解。彭玉麟的一生,是一幅铁血寒梅的画卷,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彭玉麟轶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