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彭玉麟是一位出生于安徽安庆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早年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为他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出生后不久,彭玉麟随父亲彭鸣九回到了安徽。然而,他的父亲去世后,族人夺取了他的田地,迫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衡州府就学。在石鼓书院学习期间,彭玉麟投身于衡州协标营充司书的工作,以此来养家糊口。衡州知府高人鉴偶然间看到了他的文字,对其赞赏有加,并邀请他进入官署读书,最终成为附学生员。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彭玉麟的舅舅去世,他派人去安徽接他的外祖母和竹宾姨来衡阳照顾。然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彭玉麟的外祖母在衡州去世,竹宾姨也结婚了。彭玉麟与夫人邹氏在这一年完婚。

道光三十年(1850年),李沅发起义,彭玉麟作为衡州协标兵参与了平乱行动。在这场战斗中,彭玉麟表现出色,被授予蓝翎顶戴的荣誉。然而,他却辞去了官职,去耒阳一家当铺担任管账先生。

后来,彭玉麟受到曾国藩的邀请,于咸丰三年(1853年)冬天加入了湘军。在衡州,他与曾国藩一起创办了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制定了船舶和军事章程。

咸丰四年(1854年)2月23日,湘军衡州船厂竣工。此时,湘军水师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十个营,总人数达到五千人。其中,湘潭驻扎了四个营,由褚汝航、夏銮等担任营官;衡州驻扎了六个营,由彭玉麟、杨载福等担任营官。2月25日,曾国藩发布了《讨粤匪檄》,指挥湘军水师和陆师一万七千余人,从衡州出发,开始北伐。然而,4月7日,太平军石祥祯部击败了曾国藩的湘军,再次占领了岳州。湘军水师撤退至长沙。4月24日,太平军林绍璋部攻占了湘潭。曾国藩召集各营官商讨战略,最终决策由彭玉麟来担任。彭玉麟支持左宗棠的观点,坚持以主力攻打湘潭。4月26日,按照彭玉麟的计划,曾国藩派遣湘军水师五个营前往湘潭,协助塔齐布攻打西征军。4月28日,曾国藩违背了彭玉麟事先的计划,率领督战船四十艘和陆勇八百人,合乡团进攻靖港太平军,结果水陆两军都遭到了失败。曾国藩羞愤之下投水自杀,但幸得左右救援而脱险。同日,彭玉麟、杨载福等率领水师五个营在湘潭大败太平军水营。4月30日,彭玉麟、杨载福等率领水师五个营顺利撤退。

彭玉麟的加入为湘军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湘军水师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为曾国藩北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的经历和战绩使得他在湘军中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彭玉麟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奋斗和牺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诗人彭玉麟的照片
彭玉麟

彭玉麟简介: 彭玉麟(1816—1890)是湖南衡阳人,字雪琴,号退省斋主人。他是一位诸生,道光末期参与了镇压李沅发起的事变。后来,他到耒阳担任经理典当的职务,利用典当资金筹募勇士,虚张声势阻止太平军逼近县境。随后,他投靠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在半壁山之役中,他表现出色,被记名为知府。之后,他担任陆军下九江的副职,负责安排军营。后来,他被提升为提督和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他指挥水师成功攻破九洑洲,并截断了天京的粮道。战后,他负责制定长江水师的营制,并每年巡阅长江,名声很高。在中法战争期间,他率部驻扎在虎门,并上书力排和议。他的官职最终升至兵部尚书。彭玉麟去世后,被追谥为“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