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金人瑞的照片
金人瑞

金圣叹,原名采,字若采,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出生于1608年4月17日,去世于1661年8月7日。明末诸生出身,金圣叹为人狂傲有奇气。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自称泐庵法师。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他提出了“六才子书”之说,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圣叹还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了动人的篇章,成为江南士人的佳话。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

金圣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和对通俗文学的贡献,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生平

:“我虽然身陷囹圄,但内心却无悔。我为了正义和百姓的利益,敢于站出来控诉不公,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即使我今生身死,但我的精神将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金圣叹的家人们听后泪如雨下,他们深深感受到了金圣叹的坚定和勇敢。



金圣叹的离世引起了当地士人和百姓的强烈愤慨,他们纷纷表示对金圣叹的敬佩和怀念。金圣叹的作品也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赞誉。他的才华和独立思想使他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



金圣叹的一生虽然贫困,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笃信佛教,喜读佛经,结交僧人,甚至自称为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的转世化身。他的扶乩降灵能力更是让人称奇,他自称收纳了30多个已逝女子为冥间弟子,写出了许多优美感人的篇章,深深打动了叶绍袁等人。



然而,金圣叹的不羁和怪诞的作文风格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因此多次被黜革,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专注于读书和著述。他评注了许多古典作品,展现了他的博学和才华。



金圣叹的作品得到了顺治帝的赞赏,皇帝称他为“古文高手”,并表示不应以时文的眼光来评价他。金圣叹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动得泪如雨下,向北叩首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然而,金圣叹的生命在1661年遭遇了悲剧。当时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引起了士人们的愤怒。金圣叹和一百多个士人聚集在孔庙,控诉任维初的不法行为,并要求罢免他的职务。然而,他们的行动被清朝当局视为叛逆,金圣叹等7个士人被逮捕并以叛逆罪判处斩首。



金圣叹临死前看见家人,他神色自若地说:“我虽然身陷囹圄,但内心却无悔。我为了正义和百姓的利益,敢于站出来控诉不公,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即使我今生身死,但我的精神将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番话让他的家人们深受感动,他们明白金圣叹的坚定和勇敢将永远被铭记。



金圣叹的离世引起了当地士人和百姓的强烈愤慨,他们纷纷表示对金圣叹的敬佩和怀念。金圣叹的作品也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赞誉。他的才华和独立思想使他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追求正义和勇敢。 金人瑞生平详情»

个人思想

金人瑞,一位孤高而率性的作家,以个人主义为信条,自诩为才子,对其他秀才的庸俗愚拙嗤之以鼻。他从小学佛,倡导善行,同时也倾向于佛教和道教的自由放任,但也有儒家的入世冲动。他深知人生只是一场虚幻的大梦,短暂而充满烦恼和失意,他认为一切都是不可依靠的,渴望过着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他将男女之情与其他人情区分开来,强调其中必然包含色欲,而这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是圣人也不能摒弃情欲。

尽管如此,金人瑞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儒生的身份,他渴望为社会做出贡献,崇拜杜甫的忠君爱国精神,特别认同孔子的弟子曾点。曾点因为无意仕宦而向往自由而闻名,受到孔子的赞赏,金人瑞因此取了“圣叹”作为自己的字号。

在政治思想上,金人瑞倾向于保守,批评明末官府的苛政,同情被压迫的百姓,甚至主张官逼民反。然而,他也认为王命和礼法是不可违背的,对于盗匪行为表示强烈谴责,特别讨厌梁山泊的首领宋江。

金人瑞的思想独特而多元,他既有个人主义的追求自由,又有儒家的责任感和忠诚。他对人生的看法深刻而悲观,但又不失对人性的理解和宽容。他的政治观点保守而坚定,但也不乏对社会不公的批评和同情。

金人瑞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和矛盾。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金人瑞个人思想详情»

个人评价

金圣叹是一位以文学批评为主要成就的作家。他的评点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经常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展现出明显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他批评了“犯上作乱”,认为《水浒传》是“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反对“以忠义予之”。然而,他也同情民生疾苦,痛恨官吏和官军对良民的欺压,意识到社会上存在着祸国殃民的势力,他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行动。

金圣叹认为,“居其邦,不窃议其大夫之得失,恶伤治也”,他承认非圣人写书会破坏道德和治理,但他也认为在天下无道的情况下,庶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议论。

他宣扬儒家的“忠恕”、“孝悌”等道德规范,但同时也揭露了礼教对人性的摧残。他赞美了崔莺莺和张生的叛逆行为,讥讽了《西厢记》被视为淫书的说法,反而推崇《西厢记》为“天地妙文”。

金圣叹接受了佛教的虚无思想,认为人生如梦幻,称之为“天地梦境”,“众生梦魂”。然而,他也直面现实,努力写作,认为“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只有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才能真正活着。

可以看出,金圣叹的思想中存在着矛盾。他的文学批评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艺术分析。他的诗文评价较为平常,被人诟病为套用八股文的方法来评说诗。然而,他在评价《水浒传》和《西厢记》时的艺术见解却独具慧眼,将小说和戏曲的评点推向了新的高度。他自称评书“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迹,伸其神理”,实际上是在探索创作规律,这方面确实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将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在首位,指出《水浒传》之所以让人看不厌,是因为它成功地展现了一百零八个人物的性格。而成功塑造性格的关键在于捕捉到人物独特的个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性格,也要显示出不同之处。

总的来说,金圣叹是一位思想矛盾但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见解的作家。他的评点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同时也关注作品的艺术分析,尤其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当时的文学批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金人瑞个人评价详情»

轶事典故

腹内酸。


金圣叹的临终要事,不仅展现了他幽默的个性,也体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情厚意。面对即将被斩首的命运,他并没有沉浸在绝望和悲伤中,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安慰儿子们。他以对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儿子们的爱和离别之痛,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坚强和深情。



金圣叹是明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批评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价。他的文笔幽默风趣,作品中常常夹杂着讽刺和调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在面临死亡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幽默的态度,用一句“有要事相告”来开场,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幽默的个性,使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代文学巨星。



金圣叹的临终要事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他用“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来形容自己的饭菜,表达了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欣赏和享受。他认为即使在囹圄之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观的态度令人敬佩。他的“临终要事”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对生活的一种领悟和坦然面对死亡的态度。



金圣叹的临终要事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思。他用两个纸团传达了自己的心声,一个是“好”字,一个是“疼”字。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他用“好”字表达了对生活的满意和对家人的祝福,而用“疼”字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家人的思念。这种简洁而又深刻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了金圣叹内心的复杂和真挚。



金圣叹的临终要事不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家人的关怀。他用幽默和深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他的临终要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人们思考起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家人的关怀。金圣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和临终要事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一代文学巨星。 金人瑞轶事典故详情»

家庭成员

金人瑞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他以其深入人心的作品和对教育的热情而闻名。他的家庭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支持。金人瑞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分别是金雍和金法筳。此外,他还有一个亲密的族兄,名叫金昌。

金雍是金人瑞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天赋。从小,金雍就展现出对文字和故事的热爱。他经常在家里的书房里度过大部分时间,阅读各种文学作品。金人瑞对他的兴趣非常鼓励,并经常与他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金雍的写作才华逐渐展现出来,他开始在学校的文学比赛中获得奖项,并在学校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作品。金人瑞为他感到骄傲,并希望他能够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金法筳是金人瑞的女儿,她与兄弟不同,对艺术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从小就学习钢琴,并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金人瑞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激情,并为她提供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金法筳在音乐比赛中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在学校的音乐会上表演。金人瑞对她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并相信她将来会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金人瑞的族兄金昌是他的忠实支持者和朋友。金昌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金人瑞的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他经常为金人瑞提供经济支持,并在他的作品发表后给予他宝贵的建议和反馈。金昌还帮助金人瑞与出版商和其他作家建立联系,使他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金人瑞对金昌的友谊和支持深感感激,并将他视为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人瑞的家庭是他成功的重要支持。他的儿子金雍和女儿金法筳继承了他们父亲的才华,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的成功离不开金人瑞的鼓励和指导。此外,金人瑞的族兄金昌也在他的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为他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金人瑞的家庭是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团队,他们共同努力,使金人瑞的梦想成为现实。 金人瑞家庭成员详情»

人物影响

金本《水浒传》在境内和境外的影响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和批评家。他的评点和著作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在境内广泛传播,而且在境外也受到了高度的赞誉和影响。

在境内,金圣叹的评本《水浒传》和《西厢记》长期以来都是最流行的版本。特别是金本《水浒传》,几乎取代了其他旧本,成为人们最喜欢的版本。金本《水浒传》文字精练,结构紧凑,人物性格更有个性,更适合阅读,被视为最有文学价值的版本。金圣叹的评点也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后来的模仿对象。从清朝到民初三百年来,小说评点的方式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毛声山评点《琵琶记》,称为《第七才子书琵琶记》 ,其子毛宗岗则借金圣叹之名伪撰序文赞扬《三国演义》,称之为“第一才子书”。脂砚斋批点《红楼梦》,亦模仿金圣叹,认为他最擅长发掘小说的优点。金圣叹的评点不仅影响了小说领域,也对戏曲和诗歌产生了影响。他首创以禅理评点戏曲,使清初以后的才子佳人剧描写人物更鲜活真实。他的密友徐增在诗评方面受到了他的强烈影响,承继了他的诗歌“分解”说,并以作品的起承转合为评价标准。

在境外,金本《水浒传》和《西厢记》也传入了朝鲜,并且流传甚广。朝鲜原本没有小说评论传统,但在19世纪时,受到金圣叹的启发,一些作家开始借鉴他的评点体例、手法和观点,创作了自己的作品。俞晚柱、李德懋等许多士人都非常喜爱金本《水浒传》。这些作家通过借鉴金圣叹的评点,使他们的作品更加鲜活和真实。

金圣叹的影响还可以在其他方面看到。他的乩语也影响了清代士人。他在降乩时托称亡女叶小鸾来降,写出了许多感人的篇章,成为士人们的佳话。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了林黛玉的形象,其中有取自叶小鸾。金圣叹还虚构了“无叶堂”,为聪颖灵慧的早逝女子聚会之处,这可能启发了曹雪芹创作大观园的灵感。

总的来说,金圣叹的评点和著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评本《水浒传》和《西厢记》在境内和境外都广泛流传,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版本。他的评点方式和观点也被后人所模仿和借鉴。他的影响还可以在戏曲和诗歌领域看到。金圣叹的乩语也影响了清代士人,并且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发。金圣叹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金人瑞人物影响详情»

文坛地位

人认为金圣叹的评点过于苛刻,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批评过于苛刻,甚至有误导之嫌。但无论如何,金圣叹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金圣叹的评点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他的评价不再停留在泛泛而论的层面,而是通过细致深入的分析,证明了这些作品的优秀之处。他的评点不仅仅是对作品整体的评价,更注重于个别字词的艺术功能,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方法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他的评点具有原创性,个性分明,趣味盎然,准确清晰,这使得他的评价远胜于其他诗话的含糊笼统。

金圣叹在小说批评领域的地位超越了许多大家,如王世贞、李贽和锺惺等人。他的评价被认为是权威的,毛庆臻、冯镇峦等清代学者都对他的评语赞赏有加。他的评点对于《水浒传》和《西厢记》等作品的评价尤为深入,他指出《西厢记》第5本并非王实甫原作,而是后人续写,这一观点成为权威观点,并得到了清代毛声山等人的认同。

尽管金圣叹的评点受到了一些批评,但他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的评点方法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中国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的努力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使得白话文学在士人间更为流行。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他的评点与西方文论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受到了西方学者的关注。

金圣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曾因攻击《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而被批评为反动和“封建旧社会统治阶级代言人”,但他也因参与哭庙案而被清末革命党尊为抗清先烈。无论如何,金圣叹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树立了新的标杆,他的评点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人瑞文坛地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