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何绍基的照片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子贞,号是东洲,别号是东洲居士,晚年号蝯叟。他出生在湖南道州(今道县)。道光十六年(1836年)他中进士。咸丰初年,他被任命为四川学政,并曾参与福建等地的乡试工作。他曾经主持山东泺源和长沙城南的书院。他通晓经史,尤其精通小学金石碑版。他根据《大戴记》的考证,对《礼经》进行了研究。他的书法起初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来融合了汉魏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草书。他的著作包括《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何绍基于1873年去世。

生平

何绍基,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贫寒,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

何绍基的父亲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他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影响了何绍基和他的兄弟们,使他们都对文学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何氏四杰”。

何绍基和他的弟弟绍业在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出生于东门乡东门村的一个农家。由于家境贫寒,他们和母亲一起寄居在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然而,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们依然努力学习,为了追求知识和进步。

8岁时,何绍基随父母入京,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他成为了阮元和程恩泽的门生,受到了他们的悉心教导。18岁时,他应京兆试,成功取得了眷录。道光十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优贡生。道光十五年,他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何绍基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务,并担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的正负考官。然而,由于他对时务的条陈得罪了权贵,他在任四川学政仅两年后就被降职调离。面对谗言的诬陷,他选择辞去官职,开始了他的讲学生涯。

咸丰六年,何绍基离开四川,来到济南,主讲于山东泺源书院。在讲学之余,他游览了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名胜古迹,并留下了许多诗句。咸丰十年,他受到长沙城南书院的邀请,离开济南前往长沙。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他教书达十余年。

晚年,何绍基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并主讲浙江孝廉堂。他经常往来吴越地区,教授学生。他一生热爱豪饮和健游,多次游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然而,在同治十二年,他因病在苏州逝世,葬于长沙南郊。

何绍基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奋斗,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教育家和学者。他的学识渊博,对于文化和教育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一生是对于知识和追求的不懈追求的典范。 何绍基生平详情»

个人成就

题跋,以示敬仰。晚年更加注重自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字体端庄秀丽,笔画饱满有力,气势磅礴。尤其是他的草书,潇洒豪放,笔势奔放,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一字千金”,被广泛收藏和传世。

绘画:

何绍基的绘画造诣也非常高。他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尤其以山水画为主。他的山水画以写实为主,注重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节和气氛。他的笔墨运用熟练,墨色浓淡相宜,构图严谨有序,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他的花鸟画则注重形态的写实和色彩的鲜艳,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何绍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他的经学、书法和绘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诗歌主张真挚自然,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感受,他的书法作品字体端庄秀丽,笔画饱满有力,气势磅礴,他的绘画作品写实细腻,构图严谨有序。他的艺术成就为后人所称道,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何绍基个人成就详情»

藏书家

清藏书家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又号猿叟,是道州(今湖南道县)人。他于道光十六年(1836)中进士,后来担任翰林院编修和国史馆总纂等职务。他还曾担任广东乡试考官和提督,并被提升为四川学政。然而,后来他被罢官。晚年,他主持山东泺源、长沙城南和苏州扬州等书院,培养了许多后进之才。他广泛涉猎群书,对六经子史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尤其在小学方面,他更是精通,还涉及金石碑板文字的研究。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从秦两汉古篆隶到六朝南北碑,他都能心摹手追,尤其是草书更是当时的翘楚。

何绍基的父亲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曾任吏部、工部和户部尚书。他曾收藏了北京朱筠的旧藏书籍,还建有藏书楼,名为“云腴山房”,收藏的图书达到万余卷。从此,何氏家族的藏书之路由此开始。到了绍基时期,他们广泛搜罗南北藏书旧家的珍品,一度藏书数量达到了10万余卷,还建有“云龙万宝书楼”、“惜道味斋”和“东洲草堂”等藏书之地。何绍基不仅收藏书籍,还勤于阅读。他考订了《礼经》和《水经注》,在《说文》的考订方面尤为深入。他还校勘了《曝书亭记》。

然而,辛亥革命后,何氏家族的藏书被变卖给了长沙的书贾谭厚坤,另一部分则被叶启勋兄弟所收藏。何绍基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证》、《水经注勘误》和《东洲草堂诗文集》等著作。他的儿子何庆涵(1821~1892),字伯源,继承了家族的藏书,还著有《眠琴阁遗文》。

何氏家族的藏书印章先后有“何凌汉印”、“道州何氏云腴山房”、“东洲草堂藏书画记”、“何绍基鉴藏”、“猿叟”和“眠琴阁珍藏”等。这些印章见证了何氏家族对于藏书的珍视和传承。 何绍基藏书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