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郭麐的照片
郭麐

郭麐(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又因右眉全白而被称为白眉生、郭白眉。他还有其他的号号,如邃庵居士、苎萝长者。郭麐出生于江苏吴江,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

郭麐的主要著作包括《灵芬馆诗集》、《江行日记》和《唐文粹补遗》等。《灵芬馆诗集》分为多个卷册,包括《初集》、《二集》、《三集》、《四集》、《续集》、《杂著》和《杂著续编》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蘅梦词》、《浮眉楼词》和《忏余绮语》等作品。

郭麐的诗集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人情世故和哲理思考为题材,风格独特,意境深远。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郭麐的生平事迹和具体的出生和死亡日期等资料暂时无法找到。

介绍

郭麐(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江苏吴江人。他因右眉全白而被称为白眉生,又有郭白眉之称。他还有一个号叫邃庵居士,或称苎萝长者。郭麐曾游学于姚鼐门下,尤受到阮元的赏识。他擅长写词章,也擅长篆刻。他的画作以描绘竹石而闻名,别有一番风味。他的书法风格受到黄庭坚的影响。

郭麐生于清朝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年少时就被誉为神童。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考中了诸生。然而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科举考试中,他没有考中,于是他决定放弃仕途。他专心研究诗文和书画,并且喜欢喝酒。他醉酒后擅长画竹石,这成为他的一大特色。嘉庆时期,他成为了贡生,并在嘉庆九年(1804年)担任蕺山书院的讲师。他喜欢交朋友,与袁枚关系很好。晚年时,他迁居浙江省嘉善县东门,最终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郭麐的著作主要包括《灵芬馆诗集》、《江行日记》和《唐文粹补遗》等。《灵芬馆诗集》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初集》、《二集》、《三集》、《四集》、《续集》和《杂著续编》。此外,他还有《杂著》、《蘅梦词》、《浮眉楼词》和《忏余绮语》等作品。郭麐的诗文和书画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为后人所称道。 郭麐介绍详情»

词学观点

郭麐是浙西词派的末期人物,他在词坛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不受传统的束缚,跳出了分正变、尊姜张的框框,提出了摅述性灵的创作理念。他认为写词应该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取材于自己最亲近的情感和性格特点。这种创作方式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郭麐的词作也以“屡变”求异而著称。他不拘一格,敢于开放自己的创作门户,吸收各种风格和技巧,融会众长。他善于借鉴其他词派的特点,将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得他的词作更加丰富多样。这种开放的态度和求异的精神,使得他能够在浙派式微的时代中振起一丝生机。

然而,郭麐生不逢时,他的词作正值张惠言以治经方式说词的时期。张惠言的词风丕变,追求的是经典的规范和传统的美感。这与郭麐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背景下,郭麐的词作很难得到认可和推崇,也难以扭转自己的命运。

尽管如此,郭麐的创作精神和风格依然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他的开放态度和求异精神,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他的词作虽然没有在当时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总之,郭麐是浙西词派末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独特,开放门户,融会众长。尽管他生不逢时,但他的创作精神和风格依然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他的词作虽然没有在当时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却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郭麐词学观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