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是一位汉族官员、诗人、画家和文物收藏家。他是“后雪苑六子”之一,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一起被誉为“康熙年间十大才子”。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因其才华出众,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并获赐以诗。之后,他返回家乡商丘。然而,九月十六日,宋荦在商丘去世,享年八十岁。康熙得知此消息后,下旨赐祭并葬于其家乡商丘,以表彰他作为名宦乡贤的贡献。他的葬地位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通过整理补充,我们得知宋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在康熙年间享有盛誉。他不仅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出色的表现,还是一位热衷于收藏文物的收藏家。他的才华和贡献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和嘉奖。最终,他在家乡商丘去世,并被康熙皇帝赐予隆重的祭祀和葬礼。
宋荦,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出生于河南商丘,是国史院大学士宋权的儿子。他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学识。10岁时就能骑烈马,13岁开始学习声律和书法,他勤奋好学,善于交际,广泛涉猎历史故事,还有一定的诗名。
顺治四年(1647年),年仅14岁的宋荦应诏成为大臣子列侍卫,以其勇猛的表现受到赞赏。
顺治五年(1648年),15岁的宋荦通过考试,被任命为通判。由于他年幼不懂政务,他的父亲让他在乡里读书,并跟随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等人学习诗文,成为“后雪苑六子”之一,被誉为“雪苑社”的后起之秀。
康熙三年(1664年),宋荦被任命为湖广黄州通判。由于母亲去世,他辞去了职务。
康熙十六年(1677年),宋荦被任命为理藩院院判,后来调任刑部员外郎,负责榷赣关,还晋升为郎中。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宋荦被任命为直隶通永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他被调任为山东按察使,后来又调任江苏布政使。在他任职期间,他发现察司库亏损了三十六万两银子,于是他揭发了督抚的贪污行为,并追责前任布政使刘鼎、章钦文进行赔偿。此外,他还提出停止江苏采铜铸钱的建议,因为江苏没有铜矿,需要从其他省份采购铜料,价格昂贵,他致函巡抚田雯,请求停止采购。经过部门的讨论,最终决定按照各关的例子,每斤铜铸造一枚钱币。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宋荦被提升为江西巡抚。当时湖广发生叛乱,夏逢龙为首,他征调江西兵力前往剿灭叛乱。在九江一带,兵变发生,缺乏粮饷。宋荦在行军途中得到了报告,他立即下令动用湖口库的帑银来补充粮食,兵力才得以继续前进。到达南昌后,他发现原任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了三千余人,计划抢劫仓库,与叛军勾结。宋荦得知后,立即捕获了美玉和大相,众人情绪激动。宋荦下令立即斩首以儆效尤,并宣布对受蒙蔽的人不追究责任,众人才平息下来。江西盛产竹木,饶州供应紫竹,南康、九江供应檀木、柟木,通省派供应猫竹,虽然是官方征收,但实际上是对民众的负担。宋荦上书请求改变这种情况,动用正式的财政资金来采购。康熙帝命令年底巡抚视察布政司库,宋荦建议粮食由巡抚检查,府库由道员检查。此外,他还提出汉军文武官员接替时,家属应该归还旗帜,经过州县时进行点验。宋荦说:“这是对罪人的待遇。”他建议对赃款私自挪用的人进行革职,并追回侵占的财物,只给予到京城的定期咨文,以示区别。这些建议都被下级部门采纳。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宋荦再次被提升为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遭遇飓风,上元、六合等县发生山水灾害,淮、扬、徐等地的县城也受到影响。
宋荦人物生平详情»
宋荦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和鉴宝专家。他对古代文物的热爱和精湛的鉴赏水平使他成为当时最受尊敬的收藏家之一。
宋荦以其丰富的藏书而闻名。他收藏了大量的唐宋名迹和宋元秘帙,被誉为“江南第一收藏大家”。他的收藏品数量多达数万册,其中包括元代的赵孟瞓、鲜于枢论书帖,南宋的马麟《层叠冰绡图》、林椿《果熟来禽图》册,佚名的《枯荷图》册,以及元代的张宋中《桃花幽鸟图》和明代的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等。这些珍贵的文物都经过宋荦的收藏。
宋荦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藏品,与他与收藏家袁枢的关系密切相关。袁枢是宋荦的同乡,因此他得以获得许多名贵的藏品,从而在收藏界声名鹊起。
除了书籍,宋荦还对古代文物和艺术品有着极高的鉴赏水平。他曾在北京慈仁寺购得《十六国春秋》的残本,并在远游江南、安徽、金陵等地时收集了大量的秘籍和名帖。他还从常熟毛晋的“汲古阁”中得到了许多珍贵的书籍,如《徂徕文集》、《阳陵先生诗》、《玉澜集》、《乖崖先生文集》等。这些书籍都是宋版的精品。
宋荦还在商丘古城的老宅内建了一个名为“御书楼”的收藏楼,专门收藏康熙皇帝给他题写的墨宝。此外,他还有其他的藏书楼,如“青纶馆”、“鱼麦堂”、“和松庵”和“西陂”等,这些藏书楼的藏书上都有各自的印记。
宋荦的鉴宝水平也是无人能及的。在康乾年间,古董商们以得到宋荦的鉴定为荣耀。他自称能够通过触摸和嗅闻来辨别书画的真伪。清代的梁章钜在《浪迹丛谭》中引用了一则关于宋荦鉴赏水平的故事。故事中,有人将一幅画交给宋荦鉴定,他断定这幅画是崔白所作。当画被曝光后,画背面的图章上写着“子西”,这是崔白的别号,众人才对宋荦的鉴定能力刮目相看。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黄州司理王俟斋对宋荦的怀疑。王俟斋将一幅画挂在客厅,以考验宋荦的鉴定能力。宋荦坐在门外的车上就断定这幅画是林良所作,最终王俟斋也承认了宋荦的鉴定结果。
这些故事都表明了宋荦在鉴赏水平上的精湛和卓越。他的收藏品和鉴定能力使他成为当时收藏界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在收藏界中广为传颂。
宋荦个人成就详情»
“香雪海”是一处位于苏州城西南的胜景,得名于康熙三十五年时江苏巡抚宋荦的一次赏梅之行。当时,宋荦冒雨来到邓尉山,眼前的白梅如雪,绵延数里,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他被这美景所吸引,写下了《雨中元墓探梅》一诗,表达了他在雨中探梅的兴奋之情。他还题写了“香雪海”三字,镌刻在崖壁上,从此这个名字传遍了天下,成为一处著名的景点。
宋荦的清廉和才干深得康熙帝的宠爱。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赐给宋荦御笔书扇和李熙扇,表示对他的赏识。康熙四十三年,康熙帝又赐给宋荦鹿肉、鹿筋、鹿舌、鹿尾等物品,以示对他的关怀。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帝赐给宋荦御书诗扇和更多的鹿肉等珍品。康熙帝还多次派遣御医为宋荦治病,并赐予珍药和高丽参。宋荦在奏折中感慨地说:“三次圣驾南巡,屡荷天语垂问,荦宠至极,不知其年衰力惫。”
康熙帝南巡时,还赐字给宋荦。王士祯的《香祖笔记》中记载了康熙帝赐书给宋荦的情形。康熙帝赐给宋荦“仁惠诚民”和“怀抱清朗”四个字,以表彰他的仁德和清廉。此外,宋荦还向康熙帝请求赐字“西陂”,以表达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并希望不让范成大石湖独有千古玉音。康熙帝满足了他的请求,赐给他“西陂”两个大字。
至今,“香雪海 商丘宋荦题”几个大字保存完好,成为一处著名的景点。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宋荦的才华和清廉,也展示了康熙帝对他的赏识和宠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兢兢业业,就有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忘初心,不忘感恩。
宋荦轶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