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刘琨年轻时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来逐渐升迁至并州刺史的职位。在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成功抵御前赵的进攻。
315年,刘琨被任命为司空,负责统领并、冀、幽三州的军事。然而不久之后,并州失陷,刘琨被迫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他结为兄弟。刘琨随后驻军在征北小城。
然而,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在政治、文学、音乐和军事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他擅长文学,通音律,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中收录了《刘琨集》9卷,另外还有《别集》12卷。明代的张溥将他的作品辑为《刘中山集》,并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刘琨善吹胡笳,这是一个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公元307年,刘琨被任命为并州刺史,驻扎在晋阳城。然而,有一年,数万匈奴士兵将晋阳围困住,刘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敌军的强大压力,刘琨意识到如果与敌人硬拼,必然会导致兵败城破。因此,他决定一方面严密防守,另一方面向外请求援军。然而,七天过去了,援军仍未到达,城内的粮草也所剩无几,士兵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刘琨登上城楼,俯瞰着城外的敌营,他陷入了沉思。突然,他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四面楚歌”。于是,他下令将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们全部召集到他的帐下。
很快,一个胡笳乐队组成了,他们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这支乐曲既哀伤又凄婉,传达着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匈奴士兵们听到这个乐曲后,内心产生了波动,他们开始怀念起自己的家乡。
在半夜时分,刘琨再次指挥乐队吹奏这支乐曲。这一次,匈奴士兵们更加感伤,他们不禁泪流满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最终,匈奴士兵们被这支乐曲所打动,纷纷放下武器,泣泪而回。
刘琨的善吹胡笳成为了这场围困中的转折点。他巧妙地利用了音乐的力量,通过胡笳乐队的演奏,打动了敌军的内心,使他们放下了武器,结束了对晋阳城的围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困境中,刘琨利用胡笳乐队的演奏,改变了敌军的态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不仅展示了刘琨的智慧和胆识,也彰显了音乐的独特魅力。
音乐不仅可以传递情感,还可以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正如刘琨通过胡笳乐队的演奏打动了敌军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利用音乐的力量,去感染他人,改变他们的心态和行为。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困境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刘琨面对围困,没有选择与敌人硬拼,而是通过思考和策略,找到了一个出路。他的决策不仅挽救了晋阳城,也保护了士兵们的生命。
总之,刘琨善吹胡笳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故事。他通过音乐的力量,改变了敌军的态度,成功地解围。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琨轶事:一曲胡笳救孤城详情»
祖逖和刘琨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不仅经常同床共眠,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成为栋梁之才。
有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立刻把刘琨踢醒,提议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但我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非常赞同这个主意。于是,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无论是春去冬来,还是寒来暑往,他们都从未间断过练剑的时间。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因为他的才能和贡献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而刘琨则成为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和武略。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们的友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像祖逖和刘琨一样的好朋友,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总之,祖逖和刘琨的故事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他们通过共同的理想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刘琨铁闻:闻鸡起舞详情»
刘琨的早期生活背景非常优越。他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刘迈曾担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则是光禄大夫。刘琨自小就显示出了他的才华,擅长诗赋,享有一定的文名。他的兄弟刘琨也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们都与贾后的侄子贾谧交往密切,与一批豪族贵戚出身的文人一起互相唱和,被称为“二十四友”。
在西晋元康五年(295年),刘琨二十六岁时被任命为司隶从事。后来,他又被高密王司马泰辟为掾属,先后担任著作郎、太学博士和尚书郎等职务。
然而,刘琨的生活在八王之乱爆发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掌权,任命刘琨为记室督,后来又改任从事中郎。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称帝,刘琨被任命为太子詹事,辅佐司马荂。当时,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联合起来讨伐司马伦,刘琨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假节,与孙会一起领兵三万抵抗司马颖,但最终在黄桥战败。司马冏辅政后,由于刘琨出身名门,他被任命为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在302年(太安元年),司马冏兵败,范阳王司马虓镇守许昌,并推荐刘琨为司马。
在永兴元年(304年),晋惠帝被张方胁迫迁都长安。次年,刘乔攻击司马虓,刘琨未能及时援救,导致他的父母被俘。306年(光熙元年),刘琨从幽州王浚那里得到八百骑兵,击败东平王司马懋,战胜刘乔,救出了父母,并斩杀了司马颖麾下的大将石超,收降了荥阳守将吕朗。同年,司马越将晋惠帝救回洛阳,刘琨因此功绩被封为广武侯,拥有二千户的封地。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司马越为了扩张势力,派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刘琨带领一千余人离开洛阳,经过辗转,于307年(元嘉元年)春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阳已经经历了战乱,成为一座空城。刘琨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的时间,晋阳恢复了生机,成为晋在中原地区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
当时,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前赵,北面是正在崛起的鲜卑代国,东面是与段部鲜卑结盟的幽州刺史王浚。刘琨与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猗卢合作,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他们在晋阳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了晋阳的安全,并为晋朝在中原地区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琨人物生平详情»
刘迈是我的祖父,他曾经担任相国参军和散骑常侍的职位。我的父亲刘蕃在前赵攻陷并州时被令狐泥杀害,而我的母亲郭氏是郭镇之女,也是郭槐的堂姐妹和贾南风的堂姨。她和我的父亲一同被害。我有一个兄长刘舆,他的妻子是崔氏,来自清河,也是温峤和卢谌的姨母。
我有两个儿子,刘遵是我的庶长子,曾经在代王拓跋猗卢那里做质子。而刘群是我的世子,后来依附段末波,成为后赵的中书令。我的兄子刘演在晋元帝时期担任都督和后将军的职位,还被授予假节。刘胤、刘挹和刘启分别担任过东海王司马越的掾属、后赵尚书仆射和归国后的前将军和给事中的职位。刘述曾经是后赵的侍中,归国后成为骁骑将军。
在姻亲方面,我的外曾祖郭缊是雁门太守,而外祖郭镇是郭淮的弟弟,担任过谒者仆射的职位。我的舅舅郭奕则官至尚书。我的姐夫是司马荂,他是赵王司马伦的儿子。我的连襟有卢志和温襜,分别是卢谌和温峤的父亲。而我的姨甥有卢谌和温峤,他们曾经为刘琨效力。此外,我的内侄崔悦曾在刘琨的司空府任职。
这些宗亲和姻亲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职位和贡献。他们的存在和互相支持,为我们家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努力奋斗。
刘琨事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