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觌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出生于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根据《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记载,孙觌在孝宗乾道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孙觌的个性善变,早年与汪伯彦、黄潜善交好,曾诋毁李纲。后来又转而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然而,《宋史》中没有对孙觌的传记记载。

孙觌擅长写作,尤其擅长四六文体。他的作品有《鸿庆居士集》和《内简尺犊》,至今仍有传世。

轶事典故

题目:孙觌:一个背叛者的故事

文章:

宋朝孙觌,字仲益,晋陵人。他在宋徽宗末年得到蔡攸(蔡京之子)的推荐,成为了侍御史。然而,在靖康初期,蔡家失势,孙觌便带领御史们弹劾蔡攸。当金国围攻汴京(开封)时,李纲被罢免了御营使一职,太学生们为了留住李纲,向皇帝上书奏请。然而,孙觌却弹劾李纲,指责他借此要挟皇上,并诬陷太学生们还要继续上书。由于他的胡言乱语,朝廷将他贬到和州。

后来,李纲被贬职离开京师,朝廷却任命孙觌为御史。然而,他在任期间只是一味地附和朝廷和金国人和谈,甚至还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开封城破后,孙觌接受了金国人给予的美女赏赐,并替宋钦宗写了一封投降表,言辞极尽谄媚之词。

宋高宗建炎初年,孙觌被贬到陕州,随后又被贬到岭外。直到黄潜善和汪伯彦掌权,他才被拉拢,担任替皇帝撰写诰书的要职。然而,由于贪污的行为,孙觌最终被罢免,被任命为鸿庆宫提举官。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文集被称为《鸿庆居士集》。

在宋孝宗时期,洪迈负责修编《国史》,他向皇帝建议说,靖康时代只有孙觌还活着,请求皇帝下诏,让孙觌将自己所见所闻的靖康时期的事件写下来上报。然而,孙觌竟然对不喜欢的人,如李纲,大加污蔑,并添加了许多不实之词。令人惊讶的是,洪迈竟然相信了他,没有加以辨别,将他的话都记载在《钦宗实录》中。

后来,朱熹和其他人谈及此事时,总是非常气愤,认为小人绝不能让他来执笔写史。

孙觌的故事是一个背叛者的故事。他在宋朝末年,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背叛朝廷和国家,与金国勾结,甚至写下了投降表。他的行为不仅背叛了自己的职责,也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他的背叛行为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耻辱的名字。

孙觌的故事提醒我们,小人之心,人皆有之。在面对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义和忠诚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孙觌轶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