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圭

何大圭,字晋之,是南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出生于安徽广德。他在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以仅十八岁的年龄考中进士。宣和元年(1119年),他被录取为太学生,六年后(1124年),晋升为秘书省正字。后来,他又升任为秘书省著作郎。

然而,在建炎四年(1130年),他因为与滕康、刘珏有关而被降职为岭南编管,失去了洪州的职位。绍兴五年(1135年),他被放逐到边远地区。直到二十年(1150年),他才重新得到重用,担任左朝请郎和直秘阁的职位。然而,仅仅七年后的二十七年(1157年),他又被罢官。

直到隆兴元年(1163年),他才被任命为浙西安抚司参议官,主管台州崇道观。这次任命使他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上。然而,他的职位并不稳定,不久后又被免职。

关于何大圭的死亡情况,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介绍

何大圭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早年就以文名远扬。据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所述,何大圭在他弱冠之年曾前往宛丘拜访了著名词人张文潜。在三天的时间里,他不断听到张文潜吟唱着杜牧的《玉华宫》诗,可见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横溢。

何大圭与其他著名的词人张元干和吕本中等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和合作,他们经常一起吟唱和切磋诗词。何大圭的词作《小重山》更是受到了临邛高耻庵的赞赏和推崇。

何大圭与南宋四名臣之一的李纲的关系尤为密切。在靖康之乱期间,李纲率军援助太原,而何大圭则担任他的幕官,积极参与抗战。这充分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当。

晚年,何大圭定居在福州。尽管他的词作在当时已经广为人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度过晚年。这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淡泊和宁静。

总的来说,何大圭是南宋初期一位备受赞誉的词人。他的才华和热爱文学的精神使他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与李纲的密切关系更是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尽管他的名声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但他仍然保持着内心的淡泊和宁静。何大圭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和豪情,他的词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何大圭介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