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是元代的一位官员和诗人,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并称。他的字是亨父,又有一字德机,人们称他为文白先生。范梈出生在清江(今江西樟树),在官场上历任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务,取得了一定的政绩。然而,后来他因病情恶化而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范梈的诗作以古体为主,风格清新朴素,用词精炼深入。他的诗集名为《范德机诗集》。范梈于1330年去世。

人物生平

范梈,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他的父亲早逝,母亲熊氏为了培养他,选择了不再嫁人。范梈从小就显示出聪明才智,能够迅速记住所见所闻,擅长写诗作文。他的文学老师有宗颜延年和谢灵运。

大德十一年(1307),范梈来到京师,他的名声在朝廷官吏之间迅速传开。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他为家庭教师。在朝臣的推荐下,他成为左卫教授,后来又被调到翰林院担任编修官。任期结束后,他被御史台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在这个职位上,范梈不畏风寒瘴疠,奔波于偏远地区,致力于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声望颇高。他还利用自己的文笔为百姓发声,揭露了福建文绣局的腐败行为。范梈写了一首诗,揭示了文绣局的问题,然后将这首诗交给廉访司上报,结果文绣局很快被取缔。范梈本人则不图私利,过着简朴的生活。翰林学士吴澄评价他说:“若亨父,可谓独立特行之士矣。”

后来,范梈被调到江西湖东道任职。随后,他又被御史台提升为福建闽海道知事。范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但在外做官期间,无法照顾年老多病的母亲。他多次上书朝廷请求辞职回家,但都没有得到批准。

天历二年(1329),朝廷任命范梈为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然而,范梈因为母亲病重而拒绝赴任,回到了家乡清江,陪伴母亲度过她的最后时光。这一年,范梈的母亲去世了,他非常悲痛,抑郁成疾。次年10月,范梈因病去世,享年59岁。

吴澄为范梈撰写了碑文,将他比作东汉时期的梁鸿、张衡、赵壹、郦炎等一批正直的君子。范梈以他的才华和正直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孝顺的精神。 范梈人物生平详情»

文学创作

范梈是一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古体诗和歌行为主,受到了颜延年和谢灵运的影响,但他的作品充满了趣味和高度的智慧。他的诗歌大多描写日常生活和与朋友的交往,但也有一些作品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的苦难,《社日》则写了社会的习俗。他的风格多样,以冲淡闲远而受到时人的称赞。

虞集评价他的诗说:“如同唐临晋帖,但终未能逼真。”揭傒斯在《范先生诗序》中说他的诗“如秋天的云彩,晴天雷雨,变化多端,出入自由。又如空山中的道士,修炼成仙,瘦骨嶙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猎食,孤鹤鸣叫,四周无人,一片蔚蓝,仿佛差不多。”后来的人们说“虽然徯斯的评价有些过分,但范梈的诗确实很高雅,他的构思也很独特,从未刻意模仿古人,所以不能以‘唐临晋帖’来评价他。”范梈的诗中有一些句子,如“雨停了,修竹静谧,流莺深夜来到”(《苍山感秋》),他自己非常自豪,也得到了吴师道、陈旅等人的赞赏。他的一些诗,如《看东亭新笋》,写得自然而有新意。

范梈著有《燕然》、《东方》等20卷的作品,后来被整理成了《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两本书传世。《范德机诗》共有7卷,收录了557首诗,诗题中多用“访、题、赠、寄、和、谒、奉、悼、省亲、书怀、咏古、登山、临水……”等词,内容大多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但也有一部分表达了他廉正处世的态度。

范梈的绝句和律诗具有唐诗的特色,充满了乐府的味道,风格多样,语言简练,意境奇特。时人评价说:“范梈的诗就像一位绝色的女人,说尽了脂粉,与人争妍,所以没有人能够与之媲美。”《木天禁语》是一本关于诗歌的论述,讲究篇章、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等,被称为六关(《四库集要》认为这本书是伪作)。

范梈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生活和情感,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处世态度。范梈的诗歌承载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范梈文学创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