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1475--1540)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出生于陕西武功。他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成为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然而,在武宗时期,宦官刘瑾失败,康海因为被列为瑾党而被免去官职。尽管如此,他的诗文才华使他被列为“前七子”之一。
康海的著作包括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和散曲集《沜东乐府》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感悟。他的杂剧《中山狼》则展示了他对戏剧的独特见解和创作才华。此外,他的散曲集《沜东乐府》也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收录了他创作的多首散曲,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民间音乐的研究。
康海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挫折。他的成就使他成为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也为后人所传颂。然而,他的名声也因与刘瑾有关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康海的才华和贡献仍然被广泛认可,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坐下,笑着对刘瑾说:“刘大人,我听说您最近在朝中办事得心应手,权倾朝野,真是令人佩服。不过,我有一事不明白,您既然如此聪明能干,为何要与那些不肖之徒为伍呢?”
刘瑾听后,脸色微变,但仍然笑着说:“康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尽力为皇上效劳,为国家做些事而已。”
康海继续说道:“刘大人,您是聪明人,我相信您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您与那些不肖之徒交往,只会被他们拖累,最终会有危险。而我,康海,愿意帮助您,让您摆脱这些人的束缚,重新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大人物。”
刘瑾听后,脸色更加阴沉,他知道康海是在暗指他与朱厚照的关系。但他也明白,康海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刘瑾决定与康海合作。他答应康海的要求,将一些不正当的事情交给康海处理,同时也保证康海的安全。康海则利用自己的才华,为刘瑾提供了一些巧妙的策略,帮助他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康海的帮助让刘瑾在朝中更加得心应手,他的势力也更加稳固。而康海也因此得到了刘瑾的赏识和信任,成为了他的重要助手。
然而,康海并没有停止他的努力。他知道刘瑾只是一个权倾朝野的宦官,他的目标是要救李梦阳,让他重新回到朝廷中。于是,康海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
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和口才,向刘瑾提出了一个看似无害的建议。他说:“刘大人,您在朝中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但如果能够得到皇上的亲自赏识,那将是更加美好的事情。我有一个主意,可以让您得到皇上的赏识,同时也能够帮助您巩固自己的地位。”
刘瑾听后,心中一动,他知道康海的建议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他决定听从康海的建议,去争取朱厚照的赏识。
康海的计划成功了,刘瑾得到了朱厚照的赏识,他的地位更加稳固了。而康海也顺利地救出了李梦阳,让他重新回到朝廷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共同达到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获得成功。
康海救李梦阳详情»
康海是明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山狼》和《对山集》都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内涵。
《中山狼》是康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根据明代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的杂剧。该剧共四折,讲述了东郭先生冒险救子中山狼的故事,使它逃过了赵简子的猎杀。然而,中山狼在脱险后却反欲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恐惧万分,幸遇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这部作品流露出对当政的统治集团人物的不满。杖藜老人在第四折中说:“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误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这句话显然是有所指的。旧传认为此剧是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的,明代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也提到:“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如……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崆峒。”这部剧在曲文上自然朴质,狼、老牛、老杏的开腔说话情态逼真,带有童话色彩。前人称赞此剧“独摅澹宕,一洗绮靡,直掩金、元之长,而减郑、关之价矣。韵绝!快绝!”虽然这些评价可能有些过分,但这部作品确实在明代早期剧坛上是一部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
《对山集》是康海的集子,共十卷。这本集子中有许多描写游玩的诗章,但没有一首明确提到在扬州的经历。其中有一首《植树》诗写道:“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金可卿》诗写道:“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的地方。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根雕作品,名为“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的遗物。这件作品是用天然榆树根制成的,形似紫云,可作卧榻,原本收藏于扬州康山。后来转移到江春,再被阮元购得,最终被转赠给麟庆,麟庆将其带回北京半亩园。
康海在文学创作上主张复古,这也反映在他的杂剧作品上。他基本延续了元杂剧一角主唱的惯例,并追摹元曲的风味。然而,他的剧作在内容上却有新意,而且采用了单折短剧的体式,展现了明代杂剧的一些新变化。康海的文学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对于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海作品成就详情»
康海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在明朝正德年间因与刘瑾有过来往而被列为同党,被削职为民。在这个时候,他的朋友李梦阳却没有为他伸张正义,反而诬陷他嫉害。康海回到家乡后,对修辞和文学产生了厌倦,他认为这些只是小技巧,壮士不应该沉迷于此。他开始对戏曲音乐进行大胆改革,并与朋友王九思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秦腔流派,被称为“康王腔”。
康海在被削职为民后,对于朝廷的不公正感到非常失望。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朋友李梦阳会为他伸张正义,但却没想到李梦阳反而诬陷他嫉害。这让康海对人心的善良和友情产生了怀疑。他决定放下修辞和文学,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事业。
康海回到家乡后,他发现自己对于修辞已经感到厌倦。他认为修辞只是一种小技巧,对于真正的壮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泉石间咏歌舞蹈的时光,觉得那才是真正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事业,不再沉迷于修辞。
在康海的家乡沜东和王九思的家乡鄠县,康海与王九思经常一起探讨戏曲音乐。他们对传统的秦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秦腔流派,被称为“康王腔”。这种新的秦腔流派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康海和王九思的改革不仅仅是对戏曲音乐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们通过改革,使得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加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更加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他们的努力和创新为秦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音乐家和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康海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他在被削职为民后,选择了放下修辞和文学,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事业。他与王九思一起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大胆改革,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秦腔流派,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康海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康海与前七子详情»
感受到了康海的身影。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状元,但却因为不懂世事而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康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险恶。
康海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状元。然而,他对社会的了解却十分有限。他过于专注于学问,却忽略了人情世故。因此,他常常被人利用和陷害,最终导致了他的罢官和蒙冤。
康海的遭遇让我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学问和才华,还需要了解社会的规则和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康海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康山草堂。这是一个文人雅士们向往的地方,乾隆皇帝也曾亲临其境。然而,如今康山草堂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一片荒凉的草丘。尽管如此,康山的名字仍然在扬州人的心中流传。
走在康山街的石板路上,我仿佛能感受到康海曾经的存在。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险恶。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才华,还需要了解社会的规则和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康海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迷失在功名利禄之中,而是要关注人情世故,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康海趣事详情»
康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以创作和发展秦腔而闻名于世。他广招演员,自制乐曲,写剧本,改革声乐唱腔脸谱,并自己操琵琶,创建了自家戏班子,被称为“康家班社”。他教授弟子创作了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的“康王腔”。他还亲自创作了《中山狼》、《王兰卿服信明忠烈》和《杜子美游春》等剧本,并让戏班排练演出。康海的继室张氏出身乐户,能唱善舞,声振秦中。她培养出了一批有名的演员,如双蛾、小蛮、春娥、端端、雪儿、燕燕等,以及“随身四帅”金菊、小斗、芙蓉、采莲,深受观众喜爱。康家班演出的戏剧“歌有新词、舞有娇姿”,在家乡红极一时,对秦腔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康海还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大赛活动。他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先哲,还精通音律,被称为“琵琶圣手”。他在扬州焦山弹奏琵琶后,倾倒了观者,后人遂将焦山易名为“康山”,以示纪念。康海被革职后,整整30年在家闲居,遗命以山人巾服成殓。他的遗产中有借出的金钱百余两,而大小鼓却有300多副。
康海还扶植了周至张于朋和王兰卿,在康家班的基础上组建了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张家班不仅在周至、户县、眉县以及省境内一些地方演出,还曾随陕西盐商、木商到过江浙一带。张于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回家后以暖泉别墅为基地,专心研究和实践地方戏曲和音乐。他不仅会演戏,还会编戏、排戏、打鼓等。他的妻子王兰卿是周至县城内乐户王锦之女,自幼聪敏好学,七、八岁就能吹拉弹唱,所事皆通。她与张于朋结为姻缘,并成为张家班的骨干。王兰卿唱做俱佳,她的表演艺术情感丰富,成为明代中叶最著名的秦腔女演员,为西府剧坛之冠。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了长达500年之久,直到上世纪50年代。
康海和他的康家班以及张于朋和王兰卿的张家班对秦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创作和演出使秦腔在家乡和其他地方广受欢迎,为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康海与秦腔详情»
康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者,他创作了《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两部杂剧,并且还写了散曲《沜东乐府》。此外,他还著有《武功县志》,这本书在明清时期都被推崇为第一。
《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是康海自己动手创作的两部杂剧。这两部杂剧以其独特的剧情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中山狼》讲述了一个英雄故事,主人公中山狼以其勇敢和智慧,成功地解救了被敌人困扰的村庄。这部杂剧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引人入胜。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剧,讲述了王兰卿为了信仰和正义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这两部杂剧都展现了康海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横溢的创作能力。
除了杂剧,康海还写了一本散曲《沜东乐府》。散曲是一种以曲调和歌词为主的音乐形式,它通常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沜东乐府》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听众的喜爱。这本散曲展示了康海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作才华。
此外,康海还著有一本名为《武功县志》的书。这本书是关于武功县的历史和文化的详细记录。在明清时期,这本书被公认为第一,说明了康海在历史研究和写作方面的卓越成就。《武功县志》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展示了康海对于细节和准确性的追求。
康海是一位多产且多才多艺的作者。他的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以及散曲《沜东乐府》都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造诣。而《武功县志》则证明了他在历史研究和写作方面的卓越能力。康海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文化艺术领域,也为读者和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思考。
康海影响详情»
在文学史上,前七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却存在着过分强调复古的问题,导致文学的创造性不足,甚至有些作品沦为“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给文坛带来了新的流弊。
前七子是指郭沫若、徐志摩、胡适、闻一多、许广平、鲁迅和茅盾。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文明的追求上。他们试图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借鉴,来寻找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以应对当时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然而,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复古的倾向。他们过于迷恋古代文学的辉煌和精华,忽视了现代社会的特殊性和现实需求。他们试图通过模仿古人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来达到文学的创新,但却忽略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过分强调复古的倾向导致了他们的文学创造性的不足,作品缺乏新意和独特性。
有些前七子的作品甚至沦为“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这句话意味着他们的作品过于追求古人的风格和思想,而忽视了当代读者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作品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和吸引力。这种过分强调复古的倾向给文坛带来了新的流弊,使得文学创作陷入了一种僵化和停滞的状态。
然而,尽管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文明的追求,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意义,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虽然他们的文学创造性不足,但他们的努力和探索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有的甚至沦为“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前七子的努力和贡献,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在承认他们的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他们的不足,以期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
康海评价详情»
形物外,寄情山水,广蓄优伶,制乐府、谐声容,自操琵琶创家乐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与户县王九思共创“康王腔”,扶植周至张于朋、王兰卿组建张家班。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极赛活动。自己因谴责李梦阳写成的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杂剧,被之管弦,自此俳优。在康家班基础上组建的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康海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和音乐家。他出生于陕西省武功县,自幼聪明机敏。在他的童年时期,他的邻居冯寅成为了他的老师,教他小学知识和礼仪。后来,冯寅出仕后,康海又跟随关中的理学名家学习毛诗。他的父亲康镛曾任平阳知府,退休后,他为康海讲授古今贤圣的故事,希望他能效仿他们。康海在父亲退休后,玩耍得有些忘乎所以,父亲生气想要打他,但问他所学的东西,康海从容地复述了出来,没有被责备。
康海在弘治七年(1494)进入了县学,当时陕西的教育由提学副使杨一清负责。杨一清看到康海的文章后,赞扬他的才华,说他一定能中状元。当时康海24岁,与三原的马理一起参加了乡试,次年又去京城参加了会试,但没有考取。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28岁时再次参加了会试,成功通过了殿试,被称为状元。在殿试对策中,康海大胆地提出了改善吏制、裁汰庸官、重用才智之士的建议,因此被提拔为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并参与修宪宗、孝宗两朝的实录工作。
正德三年(1508),康海的好友李梦阳被关押,为了救他,康海去找同乡刘瑾求助,两人通宵畅饮,不久后李梦阳获释。八月,康海去奔丧途中遇到了盗贼。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的事情败露,他被剥皮割肉3357刀,最后被凌迟处死。康海因为与刘瑾同乡,被牵连,被削去了官职,成为普通百姓。李梦阳却没有为他说一句话来救他。从此以后,康海对文学感到厌倦,他说:“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泉石间矣!”有人劝他向朝廷申辩冤情,以图起复,但康海断然拒绝了。
从那以后,康海将注意力放在了山水之间,他创办了康家班社,自己操琵琶,组建了家乐班子,被人称为“康家班社”。他与户县的王九思一起创办了“康王腔”,并支持周至的张于朋、王兰卿组建了张家班。他曾经聚集了一千名艺人,参与了秋神极赛活动。康海因为对李梦阳写的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的批评,被他们管弦,从此成为了俳优。在康家班的基础上,他又组建了张家班,也被称为华庆班,活动了长达500年之久。他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海生平详情»
“文星已离楚,魁当在陕西。”果然,康海最终在廷试中夺得状元。这个传说虽然不能完全证实,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状元的崇拜。
康海的状元之路并不平坦,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在乡试和会试中虽然失利,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他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最终在廷试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赢得了读卷官和皇帝的赞赏。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自己的自信,是他最终夺得状元的关键。
康海的状元之路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的公正性和选拔人才的标准。他虽然来自官宦世家,但并不因此就能轻松得到状元的头衔。他需要通过乡试、会试和廷试的层层选拔,才能最终获得状元的称号。这种选拔制度使得人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来获得荣誉和地位,而不是仅仅依靠出身和背景。
康海的状元之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无论我们的起点如何,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康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夺得了状元的头衔,成为了一代文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康海的状元之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他来自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这种教育让他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为他的状元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学问的崇尚,对文化人的推崇和尊重。
康海的状元之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他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夺得了状元的头衔,成为了一代文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我们的起点如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康海家谱记载详情»
康海为例,他是陕西的状元,因与刘瑾有所往来而被牵连削职。尽管他本来是为了救李梦阳才与刘瑾接近,但由于他自恃才高,行为放荡,得罪了许多人。他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风生,对别人的文章及周围的事情品头评足,伤害了许多人。他还喜欢批改别人的文章,不顾情面,改得面目全非,引起同僚们的不满和忌妒。有一次,他被同年进士们作弄,将李东阳的文章抄出来请他修改,结果改得面目全非,得罪了李东阳。另外,康海的母亲去世时,他没有按照惯例请内阁大学士们来写墓文,而是求了李梦阳等人撰写,这更使李东阳恼火。因此,康海虽然并不是“失道者”,但他渐渐成为“寡助”之人。在议罪之时,他没有得到李东阳的帮助,也没有得到他救过的李梦阳的支持。康海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才高容易导致狂妄,狂妄则容易导致寡助,寡助则免不了出现坎坷。这是一个难以逃脱的怪圈。因此,真正有才或自视“才高”的人应引以为戒。 康海削职原因详情»
康海:明代状元中的文学家
康海出生于世代仕宦兼商人家庭,父亲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尽管他从小好游嬉,但他的作业总是早已完成,父亲打他的念头也就打消了。他读书注重理解而不愿费时费力去背诵,因此能够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包括经、史、子、集以及词曲、小说等。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立志要有所作为。
弘治十年中举,十五年壬戍科以状元及第,被授予修撰的职位。他曾充当经筵讲官,参与修撰《宪宗实录》、《孝宗实录》、《历代通鉴纂要》等重要著作。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主张追步秦汉,强调言之有物。他总是在精力充沛、心情平静时动笔,因此文思如泉涌,一泄千里。当感到疲倦时,他会立即停下来。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与众不同。别人送来的文章,多半会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他常与另一位才子李梦阳争高下,一时名声大起,引起了许多崇拜者,也招致了一些文学自命的老资格官僚的忌恨。
正德初年,刘瑾掌权,因为康海与刘瑾是同乡,刘瑾想要拉拢他,但康海一直不理睬。后来,李梦阳帮助吏部尚书韩文写文章弹劾刘瑾,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为了救李梦阳,康海只得去见刘瑾,没想到刘瑾却展示出友好的态度,不仅放了李梦阳,还想要升康海为吏部侍郎,但康海坚决推辞了。从此,他与刘瑾有了一些往来,并设法纠正了刘瑾的一些不法行为。然而,正德五年,刘瑾势败被杀,康海被忌恨他的人列为刘党,被削职为民。他夺魁一场,仅当了八年翰林官,中间还为其母守丧三年。虽然有不少人为他感到惋惜,但他却说:“玉石俱焚,是自古就有的事。杀刘瑾这样的坏人是天下的大幸,我个人受点牵连无所谓。”
当然,他内心还是有些不平之气。回乡后,他穿着葛巾野服,纵情山水,挟妓浪游,同时从事文学创作。许多到过关中的文人都要慕名去拜访他。也有人劝他再出来做官,但一提做官的事他就大发脾气。
他写了许多抨击时弊的散曲,也创作了著名的杂剧《中山狼传》。他是明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弘治十才子”和明代“前七子”之一。他的著作有《对山文集》、《
康海生活小叙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