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的与秦腔

与秦腔
康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以创作和发展秦腔而闻名于世。他广招演员,自制乐曲,写剧本,改革声乐唱腔脸谱,并自己操琵琶,创建了自家戏班子,被称为“康家班社”。他教授弟子创作了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的“康王腔”。他还亲自创作了《中山狼》、《王兰卿服信明忠烈》和《杜子美游春》等剧本,并让戏班排练演出。康海的继室张氏出身乐户,能唱善舞,声振秦中。她培养出了一批有名的演员,如双蛾、小蛮、春娥、端端、雪儿、燕燕等,以及“随身四帅”金菊、小斗、芙蓉、采莲,深受观众喜爱。康家班演出的戏剧“歌有新词、舞有娇姿”,在家乡红极一时,对秦腔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康海还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大赛活动。他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先哲,还精通音律,被称为“琵琶圣手”。他在扬州焦山弹奏琵琶后,倾倒了观者,后人遂将焦山易名为“康山”,以示纪念。康海被革职后,整整30年在家闲居,遗命以山人巾服成殓。他的遗产中有借出的金钱百余两,而大小鼓却有300多副。

康海还扶植了周至张于朋和王兰卿,在康家班的基础上组建了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张家班不仅在周至、户县、眉县以及省境内一些地方演出,还曾随陕西盐商、木商到过江浙一带。张于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回家后以暖泉别墅为基地,专心研究和实践地方戏曲和音乐。他不仅会演戏,还会编戏、排戏、打鼓等。他的妻子王兰卿是周至县城内乐户王锦之女,自幼聪敏好学,七、八岁就能吹拉弹唱,所事皆通。她与张于朋结为姻缘,并成为张家班的骨干。王兰卿唱做俱佳,她的表演艺术情感丰富,成为明代中叶最著名的秦腔女演员,为西府剧坛之冠。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了长达500年之久,直到上世纪50年代。

康海和他的康家班以及张于朋和王兰卿的张家班对秦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创作和演出使秦腔在家乡和其他地方广受欢迎,为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康海

康海简介: 康海(1475--1540)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出生于陕西武功。他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成为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然而,在武宗时期,宦官刘瑾失败,康海因为被列为瑾党而被免去官职。尽管如此,他的诗文才华使他被列为“前七子”之一。

康海的著作包括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和散曲集《沜东乐府》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感悟。他的杂剧《中山狼》则展示了他对戏剧的独特见解和创作才华。此外,他的散曲集《沜东乐府》也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收录了他创作的多首散曲,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民间音乐的研究。

康海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挫折。他的成就使他成为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也为后人所传颂。然而,他的名声也因与刘瑾有关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康海的才华和贡献仍然被广泛认可,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