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评价

评价
《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提到了君子行为的准则,即不苟求难,不苟察言,不苟传名,而是应该按照应有的方式去行事。文章接着提到了汉武帝和淮南王刘安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汉武帝是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而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体现了屈原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司马迁为屈原作传时也对《离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其与孔子删定的《春秋》相提并论。然而,后来的历史学家班固却对司马迁的评价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屈原虽然有才华,但并非明智之士。他批评屈原在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认为这些并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他认为屈原应该像《诗·大雅》所说的那样,保护自己的身体。他批评屈原过于自负,责怪国君,怨恶椒兰,忧愁苦思,他认为这些都不是屈原应有的行为。

诗人屈原的照片
屈原

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楚国贵族出身。屈原曾担任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负责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

然而,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都。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使他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投江自杀。据说,端午节就是他的忌日。

屈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被称为楚辞。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为“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担任过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然而,楚国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破,屈原因忧国忧民而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自杀。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创造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