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班昭:一位儒学世家出身的女学者
班昭是一位出身于儒学世家的女学者。她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对班昭的影响深远。在父亲的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才干出众。十四岁时,班昭嫁给了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逝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品行高尚。
班昭为兄班超请命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长期居住在偏远的异地,年迈之际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国。为了让班超能够回国,班昭上疏和帝。她在奏章中写道:“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
和帝看过班昭的奏章后非常感动,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的职位,班超得以告老还乡。
班昭在朝中的地位
班昭的哥哥班固是《汉书》的作者,但他在写作《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时去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续写完成《汉书》。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她为“大家”。每当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时,都会请班昭作赋赞扬。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因此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汉书》的继承者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的马融便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的续写。
班昭的谏言
在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打算批准,于是征询班昭的意见。班昭于是上疏说:“皇太后,您的哥哥邓骘以母丧为由请求退职,这是他的私心,不符合国家的利益。我建议您不要批准他的请求。”班昭的谏言得到太后的认同,邓骘最终没有退职。
班昭以其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努力和贡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学者。
班昭简介: 班昭(约45年?-约117年?)是一位汉族史学家,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她是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的妹妹,被认为是博学高才的女性。她嫁给了同郡的曹寿,但很快就成为了寡妇。
班昭的兄长班固著有《汉书》、《八表》和《天文志》,但这些著作都未完成,只有散乱的遗稿。班昭继承了兄长的遗志,独立完成了《汉书》中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和第六志《天文志》,使得《汉书》得以完整呈现。
由于她的才华和知识,班昭被帝王数次召入宫中,皇后和贵人都要向她请教。因此,她被尊称为曹大家(gū)。班昭擅长写赋和颂诗,她创作了《东征赋》和《女诫》等作品。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历史学家,她的贡献为后世的女性学者树立了榜样。关于她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