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李流芳:一位文学艺术家
李流芳,生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出生于嘉定南翔的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祖父李文邦是迁翔始祖,曾任成山卫指挥使,并被封赠为公爵。父亲李汝筠是县学生,伯父李汝节是嘉靖进士,官至安吉知州。李流芳有三个兄弟,其中李名芳是万历进士,李三芳是定海县丞。李流芳排行第三,被人称为李三长蘅。
在青少年时期,李流芳埋头苦读,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然而,他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32岁时中举,但后来两次参加殿试都没有中选。当时朝廷被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掌控,仕途艰难。他感到失望,回到家乡,自建了一个名为“檀园”的庄园,决心不再追求仕途。他经常游览杭州西湖,一边游湖一边作画,并写下了一系列题跋,展现出高人逸士的风度。他为人正直,诗风清新自然,文学才华使他成为士林中的翘楚。魏忠贤建生祠时,他不去拜祭,并对人说:“拜,一时之事,不拜,千古之事。”
李流芳和程嘉燧是同样有名的诗文书画家。李流芳曾对好友钱谦益说:“在这个精舍的轻舟上,明亮的窗户下,看着孟阳(程嘉燧)吟诗作画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情。”钱谦益回答说:“我则有两个快乐,同时看着你和孟阳。”在崇祯元年(1628年),钱谦益被贬谪,李流芳得知后,扶着枕头深深叹息:“这是不可为的事情!”
崇祯二年(1629年)闰四月三日,李流芳在檀园去世,享年55岁。钱谦益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程嘉燧书写了碑文,宋珏刻了篆字,侯峒也写了一篇祭文。清代嘉定诗人林大中在他的诗中赞美他:“记得当明时,官途也多艰辛。高士多鄙视,坚持不出仕途。诗笔清真,画作超群。不拜魏忠贤,名言简洁。他忧国家,呕心血而去世。”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说:“他的人品和艺术都将流传千古!”
李流芳简介: 李流芳(1575~1629)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和书画家。他的字是长蘅,又有一个字茂宰,号称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年则称慎娱居士、六浮道人。他出生在歙县(今属安徽),后来移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他三十二岁时中举人,但后来却放弃了仕途。他的诗文大多写景和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他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一起被称为“嘉定四先生”。他擅长画山水,学习了吴镇和黄公望的技法,他的画作峻爽流畅,被誉为“画中九友”之一。此外,他也擅长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