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
的说法才能解释得通。因此,持“建元六年说”的观点更为合理。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关于司马迁的生年存在争议。一种说法认为他生于公元前145年,另一种说法认为他生于公元前135年,相差十岁。而一般来说,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支持公元前135年的说法。
支持公元前135年的观点主要依据司马迁自己在《太史公自序》中的记述以及晋代张华的《博物志》。根据《博物志》所记载的汉代记籍簿,详细记录了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信息,被认为是一种原始材料,其真实性无疑。此外,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早失二亲”,如果按照公元前145年的说法,他在36岁时父亲去世,不太符合“早失二亲”的说法。而按照公元前135年的说法,他在26岁时父亲去世,更符合这一说法。此外,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自己在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写作,如果按照公元前145年的说法,他在这一年应该已经55岁了,而他在20岁左右做郎中并遨游各地回来后才写作,这样的时间跨度不太合理。只有晚生10年的说法才能解释得通。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持“景帝中元五年说”,认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他们主要依据于唐代张守节注的《正义》,其中记载了司马迁在太初元年时年42岁。根据这一记载,再往上推41年,就是公元前145年。但是,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综上所述,关于司马迁的生年存在争议,一般来说,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支持公元前135年的说法。这一观点主要依据司马迁自己的记述以及《博物志》的记载,而“景帝中元五年说”则主要依据于《正义》的记载。无论是哪种观点,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来进一步确认。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出生于前145年或前135年(具体年份不可考),是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史学家和散文家。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识和才华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典范。
《史记》是一部包含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历史的巨著。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史识和深入的研究,成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记结合在一起,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整理,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和变迁,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司马迁的死亡年份,具体资料不可考。然而,他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历史学界和文化界中长久地延续下来,他被视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