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逸闻:
北齐的卢思道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曾经出使南陈,与南陈国君和达官显贵们一起聚宴饮酒。在宴席上,南陈国君提议用联句的方式作诗,以增加娱乐性和挑战性。然而,有一位南陈的大臣却趁机讥讽北方人,他念出了一句诗:“榆生欲饱汉,草长正肥驴。”这句诗讽刺了北方人吃榆钱、榆叶和树皮粉成末放在面里一块吃的习俗,以及南方吴池不饲养驴的情况。
卢思道听了这句诗后,立即提笔回应,他联上了一句诗:“共甑分炊米,同铛各煮鱼。”这句诗讽刺了南方人的小气和无情无义,他们在一个锅灶上做饭,却各吃各的。这句诗让在场的吴人感到尴尬和不好意思。
除了宴会上的联句诗之外,卢思道还在其他场合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幽默。有一次,卫尉卿京都地区人杜台卿和中兵参军清河人崔儦玩掷点的赌博游戏,他们约定投掷十个骰子,只赌一只野鸡。卢思道在一旁调侃道:“遮住成都只需一只野鸡!”这句话暗指崔儦的赌注太低,不值得一提。
卢思道还以他的机智回应了一位朋友关于雷声的问题。朋友说昨晚雷声很大,但他睡得很熟,一点也没有被吵醒。卢思道戏谑地回答说:“这样大的雷声,也没有使你这个冬眠的虫豸苏醒!”这句话调侃了朋友的睡眠质量,暗指他像冬眠的虫豸一样不易被吵醒。
卢思道还以谐音的方式调侃了太子詹事范阳人卢叔虎的十个儿子。他说:“我堂叔有十个儿子,都赶不上畜生。”这句话利用了“畜生”和“牲”之间的谐音,暗指卢叔虎的儿子们都不如畜生。
除了对朋友和熟人的调侃之外,卢思道还以幽默的方式回应了散骑常侍陇西人辛德源的诗句。辛德源写了一句诗:“黑色的陂巾陂在肩窝上。”卢思道接过来说:“何不接下来写黄色的饰物插在脑门上。”这句话以幽默的方式补充了辛德源的诗句,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
卢思道的机智和幽默使他成为了北齐时期备受赞赏的文人。他以他独特的才华和智慧,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他的言辞和诗句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人们思考和反思的启示。
卢思道简介: 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因此受到北齐朝廷的重用。在北齐期间,他曾仕于朝廷,受到齐宣王的赏识。齐宣王去世后,朝臣们为他作了十首挽歌,其中八首是选自卢思道的作品,因此他被称为“八米卢郎”。
北齐末年,卢思道被任命为待诏文林馆,负责撰写诏书和奏章。然而,北周灭齐后,他离开了北齐朝廷,前往长安。在北周,他的官职逐渐升迁,最终担任散骑侍郎。
卢思道的主要文学活动发生在北朝时期。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他的诗作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慨。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北朝文坛的佼佼者。
卢思道的生平事迹中没有明确提及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地点。然而,根据他的文学活动和与其他历史人物的交往,可以推测他的生活大致发生在公元531年至583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