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及荣誉:
文章题目:王褒与茶的故事
文章内容:
茶作为一种贡品和祭品,早在周武王伐纣时期或者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然而,茶作为商品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的正月,王褒,一个来自资中(今四川资阳)的人,寓居在成都安志里的杨惠寡妇家中。杨氏家中有一个名叫“便了”的髯奴,王褒经常派他去买酒。然而,便了对于替王褒跑腿这件事非常不情愿,他怀疑王褒与杨氏之间可能存在暧昧关系。有一天,他跑到主人的墓前倾诉不满,说:“大夫,您当初买便了时,只要我看守家里,并没有要我为其他男人去买酒。”
得知这件事后,王褒非常生气,他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花了一万五千钱从杨氏手中买下了便了作为奴隶。便了虽然不情愿地跟随王褒,但他无可奈何。然而,在写契约时,他向王褒提出了一个要求:“既然事已如此,您也应该像当初杨家买我时那样,将以后要我干的事情明明白白写在契约中,否则我可不干。”
王褒是一个擅长辞赋、精通六艺的人,为了教训便了,使他服服贴贴,他信手写下了一篇长约六百字的契约,题为《僮约》,列出了各种劳役项目和干活时间的安排,使便了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契约上繁重的工作使便了难以承受。他痛哭流涕地向王褒求情说,如果按照这样的工作量干活,恐怕他会累死在黄土之中。他宁愿每天去买酒。
这篇《僮约》从文辞的语气看来,不过是作者的消遣之作,文中不乏揶揄和幽默之句。然而,王褒在不经意间为中国茶史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僮约》中提到了两处与茶有关的内容,即“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其中,“烹茶尽具”意味着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茶”则是指要赶到邻县的武阳(今成都以南彭山县双江镇)去购买茶叶。
根据《华阳国志·蜀志》中关于“南安、武阳皆出名茶”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王褒为什么要让便了去武阳买茶。
从茶史的研究来看,茶叶能够成为商品进行买卖,说明当时饮茶至少在中产阶级中开始流行,这足以证明西汉时期饮茶已经相当盛行。
王褒(南北)简介: 王褒(前90年—前51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出生于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他与扬雄并称为“渊云”。
王褒一生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包括《洞箫赋》等辞赋16篇和《桐柏真人王君外传》1卷。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卓越的辞赋才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在明末,人们收集了王褒的作品,出版了《王谏议集》11篇,使得他的作品得以流传至今。
关于王褒的生平和死亡,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