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的情感纠葛

情感纠葛
薛涛与元稹的相遇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当时,薛涛已经三十八岁,而元稹只有十一岁。元稹从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九岁就能写文章,十六岁就通过了明经科举考试,二十四岁成为了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左拾遗。他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被世人称为“元白”。

当时,薛涛在诗坛上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元稹非常仰慕她,只可惜没有机会见面。直到元和四年(809年),元稹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前往两川地区进行巡视,才有了与薛涛相识的机会。三十八岁的薛涛成熟而有魅力,才情出众,年老却依然风采不减,吸引了失去妻子的元稹。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创作诗歌和吟词,过得非常愉快。

薛涛已经38岁了,对于那种来来往往的诗妓生涯早已感到厌倦。当她见到元稹时,就有了托付身心的意思。她还写过一首诗《池上双鸟》来表达她追求真情挚爱,愿意与元稹共同飞翔的愿望。然而,这段缠绵的情感很快就因为数月后元稹离开蜀地返回京城而结束了,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薛涛在《赠远》这首诗中这样描绘了他们的分别:“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大约在两人分别的时候,元稹曾答应了公事完成后会再来成都与薛涛团聚。但是,世事难测,实际情况并不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元稹后来的仕途坎坷,没有固定的职位,在频繁的调动中,他年轻的时候无法坚守爱情。再加上唐代官吏与妓女交往并没有禁令,元稹也难免会移情别恋。尽管分手后,两人还保持着文学交流,但在元稹那边,似乎只是敷衍了事,并不像当初那样真心实意。薛涛只能远望长安,掩袖悲叹,像所有盼望丈夫归来的妻子一样,在月圆月缺的时候,登上楼阁寄托着怀旧的哀思。

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薛涛和元稹的故事可能算得上是一段佳话。但从薛涛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段遥远而凄清的回忆。薛涛一生寂寞而不快乐,终身未嫁。

诗人薛涛的照片
薛涛

薛涛简介: 薛涛(约768~832年)是唐代女诗人,字洪度,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她的父亲薛郧是一位官员,因此她随父亲来到蜀地,并在成都定居。在成都期间,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了十一届,而薛涛与其中大多数节度使都有诗文往来。

在韦皋担任节度使时,他曾拟奏请唐德宗授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由于受到旧例的限制,这一提议未能实现。然而,人们仍然称她为“女校书”。薛涛曾居住在浣花溪上,她制作了桃红色的小笺来写诗,后来人们仿制了这种笺纸,称之为“薛涛笺”。

薛涛的墓地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