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薛涛的照片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是唐代女诗人,字洪度,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她的父亲薛郧是一位官员,因此她随父亲来到蜀地,并在成都定居。在成都期间,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了十一届,而薛涛与其中大多数节度使都有诗文往来。

在韦皋担任节度使时,他曾拟奏请唐德宗授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由于受到旧例的限制,这一提议未能实现。然而,人们仍然称她为“女校书”。薛涛曾居住在浣花溪上,她制作了桃红色的小笺来写诗,后来人们仿制了这种笺纸,称之为“薛涛笺”。

薛涛的墓地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内。

情感纠葛

薛涛与元稹的相遇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当时,薛涛已经三十八岁,而元稹只有十一岁。元稹从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九岁就能写文章,十六岁就通过了明经科举考试,二十四岁成为了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左拾遗。他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被世人称为“元白”。

当时,薛涛在诗坛上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元稹非常仰慕她,只可惜没有机会见面。直到元和四年(809年),元稹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前往两川地区进行巡视,才有了与薛涛相识的机会。三十八岁的薛涛成熟而有魅力,才情出众,年老却依然风采不减,吸引了失去妻子的元稹。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创作诗歌和吟词,过得非常愉快。

薛涛已经38岁了,对于那种来来往往的诗妓生涯早已感到厌倦。当她见到元稹时,就有了托付身心的意思。她还写过一首诗《池上双鸟》来表达她追求真情挚爱,愿意与元稹共同飞翔的愿望。然而,这段缠绵的情感很快就因为数月后元稹离开蜀地返回京城而结束了,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薛涛在《赠远》这首诗中这样描绘了他们的分别:“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大约在两人分别的时候,元稹曾答应了公事完成后会再来成都与薛涛团聚。但是,世事难测,实际情况并不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元稹后来的仕途坎坷,没有固定的职位,在频繁的调动中,他年轻的时候无法坚守爱情。再加上唐代官吏与妓女交往并没有禁令,元稹也难免会移情别恋。尽管分手后,两人还保持着文学交流,但在元稹那边,似乎只是敷衍了事,并不像当初那样真心实意。薛涛只能远望长安,掩袖悲叹,像所有盼望丈夫归来的妻子一样,在月圆月缺的时候,登上楼阁寄托着怀旧的哀思。

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薛涛和元稹的故事可能算得上是一段佳话。但从薛涛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段遥远而凄清的回忆。薛涛一生寂寞而不快乐,终身未嫁。 薛涛情感纠葛详情»

人物生平

封薛涛为女校书。这个职位是专门负责撰写奏章和公文的,是非常重要的职位。薛涛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表现出色,她的文笔优美,用词准确,让人赞叹不已。她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韦皋的高度赞赏和认可。

薛涛在大帅府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她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她经常参与韦皋的决策和政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她的智慧和才华使她成为韦皋的得力助手,也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赞誉。

薛涛的才华和魅力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注意。她与当时的许多著名诗人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互相切磋,共同进步。薛涛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充满了才情和深情。她的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薛涛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克服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的故事鼓舞着后人,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薛涛是一位堪比卓文君的才女,她的才华和魅力让人赞叹不已。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她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才华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薛涛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 薛涛人物生平详情»

历史相关

米,高约两米,呈圆形。墓碑上刻有“薛涛墓”四个大字。墓前有石桌石凳,供人祭奠。墓碑旁边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薛涛的事迹和成就。每年清明节,许多文人雅士都会前来祭拜薛涛,表达对她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薛涛,字无女子气,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和书法家。她的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被誉为卫夫人之流。薛涛的诗作充满了思致俊逸和警句的风格,因此广受赞誉。她的诗作常常被写在红色的小彩笺上,这种小彩笺后来被称为薛涛笺,并在当时及后世流传开来。

薛涛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隐居了很长时间。她发现浣花溪的人们多从事造纸的工作,但纸张幅大,不便于写小诗。于是,她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了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后世流行的红色小八行纸也因此得名薛涛笺。薛涛笺多用于写情诗情书,表达爱慕思念之情,深受人们喜爱。

薛涛井是薛涛隐居期间的一处重要地点。这口井原名玉女津,因为井水味道甘冽,与江泉不同而闻名。薛涛据说就是从这口井取水制作笺纸的,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明代藩王确实取此井之水造纸,并以上贡。康熙三年,冀应熊书写了薛涛井三字,立起了石碑,以纪念薛涛。后来,嘉庆十九年,四川总督常明奉敕在井左建起了雷祖庙,并在井右建起了吟诗楼和浣花亭,以纪念薛涛的贡献。

薛涛酒是一种以薛涛井水酿制的美酒。虽然薛涛制笺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清初却有人用薛涛井水酿酒,这与薛涛本人无关。然而,这种酒的美味使得人们对薛涛的怀念更加深刻,因此吟咏薛涛酒的诗作不绝于世。

薛涛墓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的西北角,被竹林所环绕。墓体呈圆形,直径约三米,高约两米。墓碑上刻有“薛涛墓”四个大字,墓前有石桌石凳供人祭奠。每年清明节,许多文人雅士都会前来薛涛墓祭拜,表达对她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薛涛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诗人和书法家,她的诗作和书法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她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还体现在她对纸张制作的创新和对井水利用的发明上。薛涛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薛涛历史相关详情»

年谱

薛涛年谱是以薛涛为主线,记录了他的生平和创作情况。薛涛于大历五年(770年)出生,他的第一首诗《井梧吟》是在他父亲去世后续写的(大历十二年)。贞元元年(785年),薛涛入选乐籍,成为一名官方诗人。贞元四年,他与韦晋合作创作了《千字文令》。贞元五年,韦皋罚薛涛前往松州,但很快就被释放。薛涛脱离乐籍,隐居在浣花溪。他在这段时间创作了《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和《十离诗》等作品。贞元九年,薛涛的好友元稹考中进士。贞元十六年,元稹与崔莺莺恋爱,但很快就结束了。贞元十八年,元稹考中乙科,成为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元稹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丛。元和元年(806年),薛涛与高崇文合作创作了《贼平后上高相公》和《一字令》。元和二年,武元衡成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他推荐薛涛担任校书郎。薛涛创作了《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和《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等作品。元和四年,元稹被任命为监罕御史,出使东川。在此期间,薛涛与元稹相识。元稹于稹七月离开,前往洛阳。元稹的妻子韦丛去世,薛涛创作了《四友赞》。元和五年,薛涛创制了一种深红色小笺。元和六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薛涛创作了《赠远二首》。元和九年,元稹被调往唐州。元和十年,武元衡去世,元稹返回京城。元和十三年,元稹被任命为通州司马。元和十四年,元稹被调任虢州长史,然后被征回,担任膳部员外郎。元和十五年,元稹成为祠部郎中,负责制诰。长庆元年(821年),元稹入翰林,成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后来被罢免,担任工部侍郎。他创作了《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赠段校书》和《寄旧诗与元微之》等作品。长庆二年,元稹被任命为平章事。长庆三年冬,他被调任越州刺史,兼任浙东观察史。长庆四年,白居易创作了《与薛涛》。大和三年,元稹被任命为尚书左丞。大和四年,他被任命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831年),元稹去世,薛涛创作了《筹边楼》。大和六年夏, 薛涛年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