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皮日休是晚唐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和思想家。他曾经编纂了自己的著作《文薮》,但由于参加了黄巢起义,后来被唐朝官方不认可,所以在新旧《唐书》中没有为他立传。
关于皮日休的死因,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黄巢怀疑他写的赋文讽刺自己,于是杀害了他;也有人说黄巢兵败后,他被唐朝官方杀害;还有人说他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而是死在吴越地区。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说法。
皮日休的著作《皮子文薮》收录了他的200篇文章和一卷诗。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评价他是在一片混乱中闪耀的光芒。
现存的皮日休的诗文都是在他参加黄巢起义之前创作的,《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都是他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创作的作品。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传统的风格,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是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的风格,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的作品为代表。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被选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板块。这首诗通过描写桂子的美丽和夜晚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展示了皮日休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皮日休是晚唐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遭遇,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文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和研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他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和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被世人称为皮陆。他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曾居住在鹿门山。他是汉族,出生地为今湖北天门。
皮日休于咸通八年(867年)中进士,历任苏州军事判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来他参加了黄巢起义,有人称他陷巢贼中。他还曾担任翰林学士,但起义失败后便不知所踪。
皮日休的诗文作品兼具奇特和朴素的风格,其中多为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收录了他的多部作品,包括《皮日休集》、《皮子》和《皮氏鹿门家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