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崔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气势宏伟,激昂豪放。然而,他的事迹却流传甚少,现存的诗作也只有四十几首。
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崔颢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中进士,被并提为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等人。然而,他在宦海中浮沉不定,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崔颢秉性耿直,才思敏捷。他的诗作早年多为意浮艳、陷轻薄之风,但晚年却突然变得庄重凛然。他的诗作常常描绘塞垣之景,戎旅之状,奇特的构思往往与江、鲍等著名诗人齐驱并进。后来,他游历到武昌,登上黄鹤楼,感慨万分,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据传说,当时李白也在黄鹤楼上,他看到崔颢的诗作后,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没有写诗,而是默默离去,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崔颢的行为举止稍显劣势,他好赌好酒,娶妻也只挑选美貌的女子,稍有不满即弃之,换妻频繁。起初,李邕听闻他的名声,特意邀请他前来,但崔颢到达后,却以一首诗开场:“十五嫁王昌。”李邕大怒,斥责他说:“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崔颢苦苦吟咏,被人戏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这成为了他的笑柄。
崔颢在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去世,留下了一卷诗作,至今仍有流传。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就是《黄鹤楼》。这首诗以黄鹤楼为题材,借古人的传说来写作。诗中描述了过去的仙人驾着黄鹤飞走,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何处?眼前只有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经过此地,费文伟也曾登仙驾鹤于此。崔颢的诗作正是以黄鹤楼的名字为出发点,借古人的传说来写作,从而展开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崔颢的诗名虽然很大,但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作气势磅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尽管他的一生并不顺遂,但他的诗作却在后世流传不衰,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
崔颢简介: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