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李绅的《悯农》是一首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李绅通过描绘农民在酷暑中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苦付出的敬意和同情之情。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炎热的夏天里,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上。接着,李绅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所得的粮食,每一粒都是辛苦的结晶。
李绅的诗引起了李逢吉的赞赏。他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农民的辛苦和不易,对农民的付出表示了敬意。然而,李逢吉却将这首诗视为对朝廷的批评。他将这首诗上报给皇帝,企图借此陷害李绅,以谋取自己的升迁。
当皇帝看到这首诗时,他并没有立刻相信李逢吉的话。相反,他召见了李绅,询问他写这首诗的原因。李绅坦诚地回答说,这首诗是他回乡后看到农民辛勤劳作的感慨之作,并没有任何反对朝廷的意思。
皇帝听了李绅的解释后,对他的诚实和正直感到赞赏。他认为李绅的诗是对农民的赞美和关怀,而非对朝廷的批评。于是,皇帝下令将李绅留在朝廷,并赐予他更高的官职。
李绅的《悯农》一经传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农民的关怀,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它不仅表达了对农民的敬意,也呼唤着社会对农民的关注和尊重。
李绅的《悯农》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对农民的赞美和关怀的表达。它让人们意识到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付出,并呼唤社会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注。这首诗的传世,使李绅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诗人,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关心农民的生活和境遇。
李绅简介: 李绅(772—846)是一位汉族,出生在亳州(今属安徽),但在乌程(今浙江湖州)长大,后来又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生活。他的字是公垂。27岁时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国子助教。他与元稹、白居易交往密切,他一生最为出色的部分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对文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曾创作了《乐府新题》20首,但现已失传。他还著有《悯农》诗两首,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广为人知,被广泛传诵,被人们称为千古传世之作。《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诗作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