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吕岩,一位生活在唐末、宋初的修道者,与陈抟为同时代人。关于他的生活时代,有人将其推至唐开元时期,这是根据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所记载的吕翁事。此外,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各种说法纷纭不一。但相对可信的是《国史》中的记载:吕洞宾原本是一名儒生,因科场不利,转而学习道术。他遇到了五代隐士钟离权,后者传授给他内丹道的要领。吕洞宾隐居在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尽管年龄已经超过百岁,但他的容貌却像婴儿一样。传说他擅长剑术,曾经拜访过陈抟的家,与陈抟、李琪等传奇人物有过交往。他善于用诗歌来表达内丹的要旨,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他的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子)传承了他的道法。
吕洞宾以内丹修炼为修仙之路,同时也融入了禅宗的元素。他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他指出:“修炼丹者,先要正其炉。”他将自己比喻为丹炉,将精气神视为药物,将眼、耳、口、鼻等视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不伤害内在的真气,“然后在天地之炉、造化之鼎中,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精气”。他认为“顺应天道,要保持身体中元阳真一太和纯粹的气息,这样才能实现长生”,并说“关键在于变炼五行”。他主张一日当作一年,白天按照春夏之法修炼,晚上按照秋冬之法修炼,“升降阴阳,运行四季”,昼夜不断地修炼。他还认为,“性命的根源归于一气。它的来世,有一男一女;它的去世,有三男三女。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其要盖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他提出修炼应从消除六欲七情开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他还提出了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的方法,要想象龙虎河车,使其上升,但要防止肾虚阳进入头顶引起上壅生热,因此要注意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的“俯仰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他还提到了行飞金晶的方法,“一撞三关”,直接进入上宫。如果修炼时间过长,会产生过度的担忧,那么就要吐出玉液来炼制自己的形体。此外,还有金液还丹炼形等方法。他的诗词中有这样的一句:“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天地”。
吕岩简介: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他的原名是吕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他被世人尊称为吕祖或纯阳祖师,是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关于吕岩的出生地,早期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而元代以后的说法比较一致,认为他是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也有一些说法称他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关于吕岩的生平,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吕岩是一个修道成仙的道士。他精通道术,擅长炼丹炼器,能够驱鬼降妖,治病救人。他的道行高深,被尊为纯阳祖师。
吕岩在民间传说中常常与其他八仙一起出现,他们一起行侠仗义,帮助百姓解决各种问题。吕岩被描绘成一个仙风道骨、仁义宽厚的人物形象,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关于吕岩的死亡,历史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根据民间传说,吕岩在修炼成仙后,乘坐一朵祥云飞升而去,成为了仙界的神仙。他的去世被视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了人们崇拜和祭祀的对象。
总结起来,吕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被尊称为吕祖或纯阳祖师。他的出生地有不同的说法,早期的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后来的说法认为他是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者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