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吕岩的照片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他的原名是吕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他被世人尊称为吕祖或纯阳祖师,是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关于吕岩的出生地,早期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而元代以后的说法比较一致,认为他是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也有一些说法称他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关于吕岩的生平,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吕岩是一个修道成仙的道士。他精通道术,擅长炼丹炼器,能够驱鬼降妖,治病救人。他的道行高深,被尊为纯阳祖师。

吕岩在民间传说中常常与其他八仙一起出现,他们一起行侠仗义,帮助百姓解决各种问题。吕岩被描绘成一个仙风道骨、仁义宽厚的人物形象,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关于吕岩的死亡,历史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根据民间传说,吕岩在修炼成仙后,乘坐一朵祥云飞升而去,成为了仙界的神仙。他的去世被视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了人们崇拜和祭祀的对象。

总结起来,吕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被尊称为吕祖或纯阳祖师。他的出生地有不同的说法,早期的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后来的说法认为他是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者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的描绘。

介绍

吕岩,又称吕洞宾,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岩客。他出生于河中永乐(或蒲坂),字洞宾。关于他的生卒年份并不确切,大致在唐僖宗乾符初前后。他曾在咸通初中第时担任过两次县令的职务。

吕岩的一生经历了黄巢之乱,他带着家人逃离乱局,最终定居在终南山。在终南山,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的名声却传遍了江湖,被世人尊称为吕祖或纯阳祖师。

相传,吕岩后来在长安的一家酒肆中,遇到了仙人钟离权。在与钟离权的交流中,吕岩得道成仙,但他的去向却无人知晓。这个故事被民间广泛传颂,成为了著名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和戏曲家都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小说和戏曲。

吕岩所作的诗歌流传甚广,被辑录为四卷的《全唐诗》。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而闻名于世。

吕岩是唐代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时代,但他通过隐居和修道,追求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他的故事和诗歌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寄托和追求自由的榜样。 吕岩介绍详情»

评价

吕岩,相传是一位神仙。根据传说,吕岩传授了钟离权《灵宝毕法》十二科,这是一本关于钟吕金丹道教典的重要著作。《九真玉书》和《肘后三成篇》是吕岩的两部重要著作,被收录在《宋史·艺文志》和《直斋书录解题》中。此外,《直斋录》还收录了《纯阳真人金丹诀》,据说与吕岩的著作有些不同。

吕岩的丹道思想在《道枢》的《五戒》、《众妙》、《指玄》等篇中也有所体现。此外,南宋夏元鼎编写了《金丹诗诀》,其中包含了一些吕岩的诗句。根据杨亿的说法,吕岩的诗词共有百余篇,其中一些诗句被杨亿引用,但是现存的作品较少。《沁园春丹词》是一本单行本,收录了吕岩的诗词,并有数家注本。

《正统道藏》收录了元道士何志渊编纂的《纯阳真人浑成集》,但其中真伪难辨。《吕祖志·艺文志》还增添了《敲爻歌》、杂曲十首等作品,但这些作品的可信度较低。《吕公窑头坯歌》虽然被收录在《直斋书录解题》中,但其中出现了“富郑公”(富弼)、“张尚书”(张商英)、“赵枢密”(赵鼎)等名字,显然是南宋人伪作。

《道藏辑要》收录了一些署名为吕岩的作品,但多数是后人依托或扶乩降笔的结果。《吕祖全书》的绝大部分也被认为是伪作。

总的来说,关于吕岩的作品和传说存在很多争议。虽然有一些著作被认为是吕岩的作品,但真实性难以确定。吕岩作为一位神仙的传说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但他的真实身份和作品的真实性仍然是一个谜。 吕岩评价详情»

生平

吕岩,一位生活在唐末、宋初的修道者,与陈抟为同时代人。关于他的生活时代,有人将其推至唐开元时期,这是根据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所记载的吕翁事。此外,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各种说法纷纭不一。但相对可信的是《国史》中的记载:吕洞宾原本是一名儒生,因科场不利,转而学习道术。他遇到了五代隐士钟离权,后者传授给他内丹道的要领。吕洞宾隐居在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尽管年龄已经超过百岁,但他的容貌却像婴儿一样。传说他擅长剑术,曾经拜访过陈抟的家,与陈抟、李琪等传奇人物有过交往。他善于用诗歌来表达内丹的要旨,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他的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子)传承了他的道法。

吕洞宾以内丹修炼为修仙之路,同时也融入了禅宗的元素。他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他指出:“修炼丹者,先要正其炉。”他将自己比喻为丹炉,将精气神视为药物,将眼、耳、口、鼻等视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不伤害内在的真气,“然后在天地之炉、造化之鼎中,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精气”。他认为“顺应天道,要保持身体中元阳真一太和纯粹的气息,这样才能实现长生”,并说“关键在于变炼五行”。他主张一日当作一年,白天按照春夏之法修炼,晚上按照秋冬之法修炼,“升降阴阳,运行四季”,昼夜不断地修炼。他还认为,“性命的根源归于一气。它的来世,有一男一女;它的去世,有三男三女。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其要盖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他提出修炼应从消除六欲七情开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他还提出了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的方法,要想象龙虎河车,使其上升,但要防止肾虚阳进入头顶引起上壅生热,因此要注意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的“俯仰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他还提到了行飞金晶的方法,“一撞三关”,直接进入上宫。如果修炼时间过长,会产生过度的担忧,那么就要吐出玉液来炼制自己的形体。此外,还有金液还丹炼形等方法。他的诗词中有这样的一句:“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天地”。 吕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