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证籍:
《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是一块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古碑,于2006年8月被临城县文管所收集。这块墓志铭是常建后人的墓志铭,刻于威通六年。通过破解这个千年之谜,我们得知了唐朝大诗人常建的祖籍是邢台。
墓志铭上刻有“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字样,碑题为《唐故府君前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常公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傅融撰》。碑文中追述了常建的事迹,展示了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常建是英灵集中的冠群公之首,他的词华品藻在小序中有详细描述。他的作品如《梦太白西岑》和《哭王昭君》被认为是尽美之作。
墓志铭中还提到了常建的祖父曾祖琳和祖父如玉的官职和功绩。曾祖琳是太子通事舍人,祖父如玉是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在安史之乱期间,常建的祖父如玉发挥了重要作用,扫荡妖氛,保卫国家。他的敕书至今还可以见到。常建的父亲太平是右军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厝事,上柱国,河内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
常建秉持仁义之权侠,忠贞之勇卒。他游历内外,与丘御史端公曹公相识后,被署以爪牙之任。尽管他并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但他早年就知道自己的命运,退身乡里,结交文场之友,以清文丽藻著称。晚年,他逐渐遵循释教,信奉毗蓝净宗,经常往来不绝。他或画真容,或书写经典,数年来不可胜记。然而,他在大中九年三月五日去世,享年六十有四,终于私茅之中。
常建的夫人雍氏性格温雅,谦柔有仪,被誉为陶家的名著,与孟氏齐名。自从常建沦亡后,她经历了数载的艰难岁月,对常建进行了馈奠之礼,没有丝毫疏忽。然而,不幸的是,她突然患病,枕席弥留,祸患接踵而至,于咸通四年三月甘日去世,享年七十。
常建的女儿女王氏嫁给了太原王氏。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箴规,克著三从四德。她在夫人去世后,深夜琢玉,记下了墓志铭。
墓志铭中还提到了常建的三个儿子,其中两个早逝。最小的儿子现在已经长大,曾经在儒门中学习,颇有研究坟典的经历。他曾蒙乡里的推荐,游历云汉,长期在秦川地区活动。然而,他的东堂被折挂,遭受了荼毒,他在庭院中流下了泪水。他的父亲常建的事迹已经深远,道路阻隔,他无法担任护丧的责任。他在咸通六年八月十二日卜兆于此。
这块墓志铭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常建及其家族的珍贵历史资料。通过研究这些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朝大诗人常建的生平事迹和家族背景。这也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期在官场中不得意,于是选择了过着漫游生活,经常往来山水名胜之间。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目前没有明确的记录。
在他的诗歌中,常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山水、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后来,常建移居鄂渚并隐居,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大历年间,他曾担任盱眙尉一职,为当地的行政官员。然而,关于他在隐居期间的具体情况和活动,目前所知甚少。
常建的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尽管他的生平事迹不甚明了,但他的诗作仍然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