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考据:
魏徵是唐代巨鹿人,出生在今天的邢台市巨鹿县。这一点在唐代的历史记录中有多次提及,如《贞观政要》、《唐京兆开元寺钟铭》、《文中子世家》和《九成宫醴泉铭》等文献中都有记载。这些唐代的文章比五代时的旧唐书和宋代时的新唐书早几百年,因此更具权威和参考价值。
在五代时期,官修的《旧唐书.魏徵本传》中也提到了魏徵是巨鹿人,出生在今天的河北巨鹿县。
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和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也都记载了魏徵是巨鹿人。
到了元代,大学士虞集所撰的《顺德路魏文贞公宋文贞公祠堂记》和王守正所编的《道德真经衍义手抄》都提到了魏徵是巨鹿人。
明代的巨鹿县《魏相祠记》和顺德府建造的《三文贞公祠》中也明确记载了魏徵是巨鹿人。《顺德府志》和《巨鹿县志》也都记载了魏徵是巨鹿人。
在清代的台州市《魏氏宗谱》中,也提到了魏徵是顺德府巨鹿人,居住在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综上所述,从唐代到清代的历史记录中,多次提及了魏徵是巨鹿人,出生在今天的邢台市巨鹿县。这些历史文献的记载具有权威性和参考价值,证明了魏徵的身份和出生地。
魏征简介: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家,出生于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他是汉族,曾担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被封为郑国公,谥号文贞。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的功臣。
魏征以直谏敢言而著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他的著作包括《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他的言论大多被收录在《贞观政要》和《魏郑公谏录》两本书中。
魏征最著名的谏文是《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流传至今。他在这篇谏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十条忠告,包括勤俭治国、尊重法律、重视军事、重用贤能等。这篇谏文被视为魏征直言敢谏的代表作品。
魏征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直言不讳和忠诚为他赢得了太宗的信任和赏识。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一帆风顺。在唐高宗时期,他因为支持太子李治而遭到贬谪,被迫离开政治舞台。直到唐中宗即位后,他才得以重返政坛,并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
魏征于643年2月11日去世,享年63岁。他的贡献和言论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世视为杰出的政治家和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