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的名号解读

名号解读
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这个名号在他生前和后世都引起了争议。然而,现代人认为这个名号有着双重含义。

首先,长乐指的是冯道的籍贯。冯道出生在瀛州景城(今河北省沧州市西),而他的祖居地在长乐(今河北省冀州市)。在《自叙》的开头,冯道就提到:“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长乐二郡,历代之名实,具载于国史家牒。”冯道自称“长乐老”,就像唐代的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五代的杨凝式自称“关西老农”一样,“长乐”、“四明”、“关西”都指的是他们的籍贯。

其次,长乐还含有“永远快乐”的意义。然而,冯道所说的“快乐”并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的快乐,而是一种对“劫后余生”的庆幸和“知足常乐”的自得。在《自叙》中,冯道说:“静思本末,庆及存……旷蒙天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在文章的结尾,他又说:“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冯道的“乐”就是这样简单而纯粹。

冯道自号“长乐老”,既是对自己籍贯的自豪和认同,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他在自述中表达了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和幸福的庆幸,以及对简单而满足的生活的追求。这个名号虽然在历史上引起了争议,但现代人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冯道的一生虽然平凡,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过上了自己认为的“长乐”的生活。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诗人冯道的照片
冯道

冯道简介: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冯道在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病逝,享年73岁。他被追封为瀛王,谥号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