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事件:
贺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少年时就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到了中年却沉沦下僚,无所建树。他是一个英雄豪侠,但却没有被世人所用,边塞面临异族入侵的威胁,他却无路可请缨。他的词中不仅包含了人生失意的悲愤,还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他的词展示了少年豪侠的雄姿气概和悲壮激越的情怀,改变了词的软媚情调,拓展了词的壮美意境。他的《行路难》表现了豪侠的困厄和纵酒狂歌的神态,具有李白诗歌的风神,也是北宋词中罕见的别调。
北宋词人大多是以儿女情长为主题,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他的词真挚凄婉的浓情常常倾泄于词中。其中与苏轼悼亡词《江城子》前后辉映的《鹧鸪天》尤为感人: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的夫人赵氏是一个勤劳贤惠的妻子,他曾经写过一首诗《问内》来描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词中“谁复挑灯夜补衣”的细节描写,深切地表现出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怀念。另一首写柔情的《青玉案》更为著名,其中“若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通过连续使用三种意象来表达愁思的广度、密度和长度,将抽象无形的情思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构思奇妙,堪称绝唱。因此词,贺铸得到了“贺梅子”的雅号,许多宋金词人都步其韵唱和仿效。一首词吸引了众多不同时期的词人来和作,这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贺铸的词作展示了他作为英雄豪侠和儿女情长并存的形象。他的词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愤和忧虑,还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他的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贺铸是北宋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词作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贺铸简介: 贺铸,北宋词人,出生于1052年,逝世于1125年。他的字是方回,号是庆湖遗老。贺铸是汉族,出生在卫州(今河南卫辉)。他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娶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妻子。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他以贺知章居住的庆湖(即镜湖)为自己的号,因此自称庆湖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