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贺铸的照片
贺铸

贺铸,北宋词人,出生于1052年,逝世于1125年。他的字是方回,号是庆湖遗老。贺铸是汉族,出生在卫州(今河南卫辉)。他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娶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妻子。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他以贺知章居住的庆湖(即镜湖)为自己的号,因此自称庆湖遗老。

相关事件

贺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少年时就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到了中年却沉沦下僚,无所建树。他是一个英雄豪侠,但却没有被世人所用,边塞面临异族入侵的威胁,他却无路可请缨。他的词中不仅包含了人生失意的悲愤,还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他的词展示了少年豪侠的雄姿气概和悲壮激越的情怀,改变了词的软媚情调,拓展了词的壮美意境。他的《行路难》表现了豪侠的困厄和纵酒狂歌的神态,具有李白诗歌的风神,也是北宋词中罕见的别调。

北宋词人大多是以儿女情长为主题,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他的词真挚凄婉的浓情常常倾泄于词中。其中与苏轼悼亡词《江城子》前后辉映的《鹧鸪天》尤为感人: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的夫人赵氏是一个勤劳贤惠的妻子,他曾经写过一首诗《问内》来描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词中“谁复挑灯夜补衣”的细节描写,深切地表现出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怀念。另一首写柔情的《青玉案》更为著名,其中“若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通过连续使用三种意象来表达愁思的广度、密度和长度,将抽象无形的情思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构思奇妙,堪称绝唱。因此词,贺铸得到了“贺梅子”的雅号,许多宋金词人都步其韵唱和仿效。一首词吸引了众多不同时期的词人来和作,这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贺铸的词作展示了他作为英雄豪侠和儿女情长并存的形象。他的词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愤和忧虑,还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他的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贺铸是北宋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词作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贺铸相关事件详情»

介绍

贺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的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他的字是方回,又被称为贺三愁,人们也喜欢称他为贺梅子。他自号庆湖遗老,出生在卫州(今河南汲县)。贺铸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他的妻子也是宗室之女。他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代贺知章的后裔,因为知章居住在庆湖(即镜湖),所以他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读书,他博学强记。他曾经担任过右班殿直,后来在元佑年间担任过泗州和太平州的通判。他是一个任侠之人,喜欢武术,也喜欢谈论当时的事情。虽然他有时会夸大事实,但他的话语权在一段时间内非常高,即使有些人不喜欢他,他也毫不在意,经常口诋他们。

晚年时,贺铸退居苏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专心校书。他不追随权贵,喜欢讨论天下大事。他的词风雍容妙丽,充满了幽闲思怨之情。尽管他的外貌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们称他为“贺鬼头”,但他的词却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贺铸的个性和词风截然对立,但在他身上和他的词中却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豪爽精悍,像武侠剑客一样,但同时他也博闻强记,读书无所不精。他家中藏书万卷,而且他亲自校对书籍,被人们形容为“寒苦一书生”。

贺铸是一位独特的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个性和情感。他的生平经历和他的词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词风独特而优雅,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和个性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贺铸介绍详情»

评价

题目:方回与贺铸的词风比较

文章内容:

方回和贺铸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们的词风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将对方回和贺铸的词风进行比较。

首先,方回注重炼字面,他认为词中的每个字都应该经过深加煅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才能表达出本色语。他的词作中,贺方回、吴梦窗等人都善于炼字面,这使得他们的词语更加精练,与温庭筠、李长吉的诗作相比更加出色。

而贺铸则擅长造语,他常常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用于自己的词作中。他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奔命不暇。”这种借用他人诗句的方式,使得贺铸的词语更加深婉密丽,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词作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南宋的吴文英等人也产生了影响。

方回和贺铸在词作中都注重情感的表达,但方式不同。方回的词作深于情,他的《解道江南断肠句》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而贺铸则更注重表达自我,他的词作中常常展现出英雄豪侠的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

在词作的语言风格上,方回和贺铸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方回的词作整而不碎,他的词语取材不多于李长吉、温庭筠,这使得他的词作更加自然秾丽。而贺铸的词作承袭了晚唐温、李的密丽语言风格,影响到了南宋的吴文英等人。

综上所述,方回和贺铸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们的词风各具特色。方回注重炼字面,贺铸擅长造语。他们在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词作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贺铸评价详情»

作品风格

贺铸是一位擅长诗文的才子,尤其在词作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他的风格丰富多样,融合了豪放和婉约两派的长处,善于运用语言并融合前人的成句。他的用韵非常严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他的一些描绘春花秋月的作品,意境高远,语言浓郁而哀婉,近似于秦观和晏几道的风格。而他的爱国忧时之作则悲壮激昂,与苏轼的作品相近。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等人也对他的词作进行了续作,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贺铸的代表作品有《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最为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是一首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的作品,每个字都充满了悲切之情,如泣如诉。其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充满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描写了“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而又合乎情理,通过物象来表达情感,手法高超。

虽然贺铸在诗、词、文三方面都很擅长,但从实际成就来看,他的诗作高于文,而词作又高于诗。他的词作既有刚劲又有柔美,风格多样,被张耒称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的是他善于将中晚唐的诗句融入到词作中。他融合前人诗句的技巧,可以与周邦彦相媲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作,风格也延续了温庭筠、李清照等人的风格,写得婉转多姿,充满情趣。贺铸的词作,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表达了他自我的人格精神。作为一位一生不得志的豪侠,贺铸的词作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史上,他首次展现了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与秦观等词人的感伤性不同,更加独特。 贺铸作品风格详情»

生平

贺铸,字湖遗老,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官。他的官职经历多次变动,但一直都没有得到满意的职位,因此他一生都感到不得志。

贺铸十七岁离家赴汴京,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曾任右班殿直,负责监军器库门,以及出监临城县酒税。然而,由于所任职位都是冷职闲差,贺铸感到非常沮丧,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

1088年,贺铸赴和州任管界巡检,虽然这是一个武职,但他的位低事烦,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不久之后,得到李清臣和苏轼的推荐,贺铸改任文职,成为承事郎,担任常侍。但他很快又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

1095年,贺铸被任命为江夏宝泉监,他在这个职位上整理旧稿,编成了《庆湖遗老前集》。然而,1098年因母亲去世,贺铸辞去了职务,返回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

1101年,贺铸服丧期满,被召为太府寺主簿,后来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1105年,他被迁任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次迁任奉议郎。1109年,贺铸以承议郎的身份退休,卜居苏州。

1118年,贺铸因为是太祖贺后族孙,被迁任朝奉郎,并赐予五品服。然而,由于他一直以来都对仕途不满意,喜欢尚气使酒,因此一生都没有得到美官,一直感到悒悒不得志。

晚年,贺铸对仕途感到灰心,再次辞去了任职,定居苏州。他家中收藏了万余卷的书籍,他亲自校勘,以此度过晚年。在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了《庆湖遗老后集》。

1125年,贺铸在常州的僧舍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贺铸一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官职,一直感到不得志。然而,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勤奋,编纂了多部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坎坷和挫折,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贺铸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才华,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和成就。 贺铸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