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原文赏析

  • zhè
    tiān
    ·
    chóng
    guò
    chāng
    mén
    wàn
    shì
    feī
  • [
    sòng
    dài
    ]
    zhù
  • chóng
    guò
    chāng
    mén
    wàn
    shì
    feī
    tóng
    lái
    shì
    tóng
    guī
    tóng
    bàn
    qīng
    shuāng
    hòu
    tóu
    bái
    yuān
    yāng
    shī
    bàn
    feī
  • yuán
    shàng
    cǎo
    lòu
    chū
    jiù
    xīn
    liǎng
    kōng
    chuáng
    tīng
    nán
    chuāng
    shuí
    tiǎo
    dēng

原文: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婉约悼亡典故思念鹧鸪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物是人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什么不能与我同归呢?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里绿草嫩叶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住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从今以后还有谁替我在深夜挑灯缝补衣衫呢?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因此词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贺铸又名之为“半死桐”。
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xī)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01年,也就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作者贺铸从北方回到苏州时,他悼念亡妻的心情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词。贺铸一生都备受抑郁,一直没有得到他所渴望的成功。当时他已经年近五十岁,在苏州闲居了三年。在这期间,他的妻子与他相伴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甘苦。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去世了。当贺铸重游故地,回忆起亡妻的时候,他感受到了物是人非的变化,这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他对妻子的哀思之情。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衣的情景历历在目,令人心生感慨。最后一句“谁复挑灯夜补衣!”以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凸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词以悼亡为主题,通过描写自己的心情和对妻子的怀念,展现了作者深深的悲痛和孤独。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使词意更加深刻。同时,词中的赋体和对偶的运用,使整首词的结构紧凑,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词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结合,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它不仅是对逝去妻子的悼念,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描写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爱情的执着。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大读者所传颂。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贺铸的照片
贺铸

贺铸,北宋词人,出生于1052年,逝世于1125年。他的字是方回,号是庆湖遗老。贺铸是汉族,出生在卫州(今河南卫辉)。他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娶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妻子。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他以贺知章居住的庆湖(即镜湖)为自己的号,因此自称庆湖遗老。

猜您喜欢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墨萱图·其一

元代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